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乡结合部

(2010-10-21 09:21:14)

    《晏子春秋》曰:“橘......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

    芜野曰,人生乡野则为农,人生城乡结合部则为市井之徒,貌徒相似,其实人品不同......环境异也。酸文假醋一下,说说这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混乱。

   农村相对来说地广人稀,人均道路占有量要比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大得多,路口少,因此农村交通并不十分需要城市里的这套规则。另外农村人想事儿喜欢将心比心,行人遇上马车、牛车、驴车、人力车,习惯车辆优先。究其原因,大约车们都是干正事儿的,行人则不急,有急事儿的谁走路啊,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早伺候上了。所以,农村交通规则的核心是避让,至于往路的哪侧避让,一般取决于车们的急事儿在路的哪侧。农村交通如果用一个词定位,这个词是默契。

    城市人口稠密,路口又多,各方向行人、车辆交替放行效率比较高,因此适用以路权规定各自的地盘,用通过权规定各自的通过时间,城市交通规则的核心是权利。权利不但是效率的保障,也是安全的保障。城市交通如果用一个词定位,这个词是安全。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有些复杂,要想理清楚它的交通,得先从城乡结合部的其它方面说起。城乡结合部绝对不是城乡联系的纽带,谁要这么说准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行骗的。城乡的联系,传统中是只有半米多长的一段肉墩子--农村把粮食送到城市人的嘴巴里,过上一天,城市人把粮食变成大粪,从屁股里拉出来,再送到农村的田地里。现在城乡结合,则只需要几张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农村人跑到城市里处理流汗,给城市盖房挖沟扫马路,把粮食做成油条、豆汁、小笼包送到城市人的嘴巴里。城市人跑到农村,挑风水最好的地界买上一小块地或者一个破败的院子,盖上房子,吹风、钓鱼、晒太阳。

    而城乡结合部呢?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兼没有固定职业的城市人。他们面对农村人,有强烈的优越感,他们去过城市最有名的广场和高档消费区域周边的鸡毛小店。当他们面对城市人的时候,他们又怀着深深的自备,他们的社区鸡鸣狗吠、凌乱不堪,他们对农村人吹嘘的每天洗澡,不过是用廉价的、冒牌的洗发水、沐浴露,把水流开到最小走走程序。他们需要到城市的院子里、房子里干那些挣钱不多、出力不少的活计,但感觉比在城市里扫马路、挖地沟的农村人体面多了。他们的周围也是宽阔的大街,至少从尺寸上来说是这样。但是这个尺寸的大街,对于朝晚上下班时间庞大的刨食儿人群来说却并不宽阔,于是诞生了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则。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则的核心是利己,这是一群习惯避让的人,跟农村相反,他们习惯别人避让自己,而不管自己是否逆行或者侵道。这是一群无视城市交通规则的人,至少在他门口的马路上是这样。于是好戏天天上演--整个马路就是一锅粥,单从人数来看你不知道是到了中国还是到了日本,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一片混乱,过马路你不知道该先往左看还是该先往右看,任何一个路口都堆满了夏利、吉利、BYD等廉价汽车和衣着恶俗的人们。于是擦刮不断、口角不断,忙得看不清大檐帽顶是什么颜色的交警吹胡子瞪眼收驾照或干脆装聋作哑。

    有人可能看不下去要跟我抬杠,此城市区也是如此,为何单单为难城乡结合部?且慢!芜野说过此城算不上城乡结合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FUCK!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