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火同行--火炬传递到泰山之二:翘首以盼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奥运火炬泰安身边假日摄影杂谈 |
等候总是漫长的。想想吧,从1932年刘长春跑向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到中国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用了多长时间?1984年,中国人对1932年的那颗大大的鸭蛋还记忆犹新。所以,拍了一部纪录片叫《零的突破》。
我就是那年到了美丽的泰山脚下读书的。踏上泰安的土地,我无意中捡起来一只柯达的胶卷盒,第一次见到了奥运五环,见到了可爱的老鹰Sam。只拍过上海120底片的年少的我,为精美的包装所吸引,留下来作为我关于摄影的珍藏,没想到却留下了对奥林匹克的记忆。在此之前,中学生芜野从课本上知道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一些事儿,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奥林匹克。即使那年正好有一只叫Sam的老鹰正在地球的另一端高举着奥运火炬。
1993年,举国上下向奥林匹克发出邀请。那年的9月23日,萨马兰奇用很有磁性的声音告诉我们,The winner is Sydney。刘占坤告诉我们,在北京,田歌和所有的中国人度过了怎样的一个不眠之夜。
2001年7月13日,与千禧奥运痛失交臂的中国,终于在深夜听到了自莫斯科传来的“Beijing!”
两个音节,发出来只需要不到一秒钟时间。为了这短短的一秒钟,中国人在登上奥运舞台69年、亲吻奥运金牌17年、彻夜不眠整整7年之后,经过了多么漫长的等待!
那天,刘占坤依然没有流泪,他还在拍。那天,四个汉字加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从中国人胸腔总迸发出来--我们赢了!
依然是漫长的等待。不同的是,此时奥运圣火已燃遍大半个中国,我们等待的仅仅是“与圣火同行”。不同的是,现在的孩子,不会再对五环感到陌生。
不同的是,此时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是奥运大家庭的一员。
不同的是,此时的等待不在焦灼。
不同的是,此时的等待同时也是表达和展示。
不同的是,此时的等待是等待幸福来到身边,而不是幸运降临头上。
不同的是,此时的等待不仅仅令人感觉豪迈,也让人心生柔情。
不同的是,此时的等待是炎黄子孙亲自参与,而不是看别人表演。
不同的是,此时迎接生活的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和鲜艳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