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35相机曾经是普通拍摄者唯一的选择,在一般用途上,广角端焦距基本上是24mm或28mm,长焦端焦距为200mm或210mm。CANON的APS-C画幅尺寸为22.5×15(如20D、30D)或22.2×14.8(40D开始),其长宽尺寸分别为135相机底片(即全画幅)尺寸的1/1.6和1/1.621621……
为叙述方便,这里统称其转换系数为1.6。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全画幅,其画幅尺寸也并非36×24,如5D画幅为35.8 x 23.9 ,1Ds Mark III才是真正的全幅,但是其1.2Kg净重、近6万元的售价不属于我们开头提到的“普通拍摄者的选择”,2110万像素也非普通拍摄者所必需,1D Mark III为 APS-H画幅,转换系数为1.3,它的高速也非必需,在此不讨论。这里只对拍摄者常用的5D和APS-C进行对比。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讨论方便,此文只讨论焦距,不考虑镜头成像圈的区别和机身成像的差异。
上面提到的“转换系数”到底是焦距转换系数还是视角转换系数呢?要得出一个结论,首先要列举出来我们使用APS-C画幅所面临的问题。为“问题”找到了解决途径,自然也就得到结论了。
APS-C画幅问题的核心是,广角没有了。
作为镜头的光学特性,一支镜头的成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只要像距一定,它就一定能够在成像平面上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图像。APS-C画幅之所以“使镜头的焦距变长了”,是因为全画幅记录的范围是其成像圈中心35.8 x 23.9的图像,而APS-C画幅仅仅记录22.2×14.8范围内的图像(图一),所以两种画幅使用同一镜头在在同一机位便得到两幅“焦距不同”的图像,近似于全幅同机位非别使用50mm和85mm镜头拍摄。
事实上,APS-C画幅不过是对全幅图像进行了“机内裁切”(图二),把镜头成像中间部分的1/1.6范围内的图像记录下来了。APS-C并不是使镜头焦距长了,而是使成像视角窄了。不考虑不同机身的差异,对全幅图片进行1/1.6裁切,将得到与APS-C全等的图片。这跟有的拍摄者用双手搭框取景是一样的道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转换系数”不是焦距转换系数,而是视角转换系数,或者说是成像范围转换系数。(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