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七月初七的民间传说和节俗

(2018-07-10 15:12:24)
标签:

文化

       农历七月初七的民间传说和节俗

                         王天喜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为这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

 七月初七这一天也是中国汉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是中国古代的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晚上,姑娘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在《七夕赋》中写道: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为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初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条灿烂的银河在广袤的天空横贯南北,在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就用拟人的方法写到了这两颗星。此诗如下: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牛郎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 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写道: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骑着牛儿在走。

      山西民歌《绣荷包》的歌中唱道:

      二绣鸳鸯鸟,

      七夕在河边。

      你依依,我爱爱,

      永远不分开。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习俗。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秋夕》一诗中写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只不过他写的是皇宫中的宫女在七夕看牛郎和织女星而寄托自己心中哀怨的情形。

   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崔颢则写的是长安市井民众七夕看牛女二星的情景,其诗如下:

     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
     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
     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
     河汉三更看斗牛。
     历代文人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传到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录的《醉翁谈录》中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由此可见,古代妇女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时、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于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郎君。据说,《七仙女配孝子董永》的故事发生在湖北的孝感,曾被剧作家编成了《天仙配》的戏曲。还有一说,离我们潞城不远的晋中地区的和顺县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乡,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因此,我们潞城一带古来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七夕之夜在院内的葡萄架下可偷听到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说的情话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七夕又被人们看作是中国的情人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