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看北大(三)

标签:
北大西门华表办公楼德才均备体健全 |
分类: 玩乐——乐游神州 |
走进北大,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虽然我对历史一无所知,唐宋元明清也弄不清先后顺序,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老建筑情有独钟。也许是到了这个年岁,每每看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建筑,我总是跑前绕后,兴趣盎然。
北大的西门,古朴大方,也是慕名北大者的必到之处,娃儿的同学上午报到,下午就让娃儿带路到此参观。这里也是管理较严的大门之一,所以想进校内参观,千万别走东西两门。清晨这里总算寻得一会儿清静,若这时来说不定能乘虚而入。
进入大门,一座三孔石桥——校友桥。新学期伊始,处处悬挂着欢迎新同学的红幅标语,喜气洋洋,倍感亲切。
走过校友桥,一对华表柱分列两侧草地中。此华表建于1742年,原置圆明园安佑宫前,燕京大学初建时移于此。
华表柱向东是三栋呈U字形排列的建筑,北面一栋是北大外国语学院,南面的一栋听说是财务处。
中间的是办公楼。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施德楼。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
绕过办公楼,就到了未名湖的北岸,路边由西向东“德才均备斋”依次排开。这是一组由七座楼组成的仿明清式中国古典建筑群落。“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体斋”“健斋”“全斋”,合称“德才均备体健全”。
这是备斋,现为教务处,娃儿就在此二楼报到。
“体斋”和“健斋”在备斋的东北,“体斋”是一座两层的小楼。
“健斋”紧挨“体斋”,比“体斋”高大,是一座三层小楼。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大卫及鲁西尔•帕卡德基金会捐资修缮了“体斋”、“健斋”,现在已经改为国际访问学者公寓。
在“健斋”的东面,矗立着四块“乾隆石屏风”,屏风面朝湖面,周围石头环绕。走近石屏,可以看到乾隆御笔题写的两幅对联:“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仰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
在体斋、健斋的北面有一排正在修缮的四合院,不知道其中哪一座是“全斋”。
勺海位于西便门内,西便门专供机动车出入,也可以从西门进来右转一百多米就能看到。勺海的面积只有未名湖的几分之一,却也是垂柳环绕,绿树如阴,八月底,荷花大多凋谢,但碧绿的荷叶仍拥满池塘。
海的西岸有曲形长廊和凉亭。这又是一处谈情说爱当然也是读书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