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联合馆出来,又进了突尼斯馆、埃及馆、天下一家,时间很快就到了九点多,这时大多场馆都已停止进场,我们来到美洲广场,打算就近吃点东西就往回走,一路再带二姐看看其他场馆的外景。
这时突然发现有人狂跑起来,一打听,是美国馆还没有关门,工作人员正招呼着游客进馆。我们也随之奔过去,快速绕过了一道道围栏,踏上了当天美国馆的末班车。后来在网上看到有关美国馆介绍,说入口处有巨大的绿色藤蔓搭建成的凉亭,右侧有人工瀑布“飞泻而下”,当时天黑灯光暗淡,加之心急,根本没顾上多看,下次再去一定拍照补上。

美国馆以“可持续性、团队合作、健康环保和美国华裔社区”四方面来演绎“拥抱挑战”的主题,展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商业成就。占地6000平米,成为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之一。
美国馆的主题是通过参观者在四个不同展厅的四种不同体验和展览布局来体现的。在前三个展厅,都有时长约为8分钟的影片展示。
进门就是第一展厅,迎面的墙上挂着几十家为美国参加本次世博会提供赞助的企业铭牌。3M公司、通用电器、戴尔、美中教科文组织、百盛餐饮、金鹰集团、沃尔玛等多家知名企业赫赫在列。
按照美国相关法律,参展世博会的国家馆建设不能动用国家财政,而是以国务院授权私人公司和民间机构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参展。因此去年五月前,美国方面仍在做参展的最后努力。直到去年的六月,美国馆才获得6家企业和组织赞助支持,一直受困的经费筹集问题总算解决。

第一展厅是序幕部分,进入大厅后向右转,参观者在美籍华裔学生的引导下,踏上虚拟的美国之旅。三个大屏幕展示了美国的异域文化和地理奇观,镜头中,世博会美国展区总代表费乐友及友好而乐观的美国民众,纷纷用普通话向大家热情问好,欢迎远道而来的宾朋。

随着右手四个并排的大门敞开,参观者即进入可容纳500名观众的第二个展示空间“美国精神”。

国务卿希拉里首先代表美国人民欢迎大家参观美国馆。在这一幕中,“美国精神”将通过一张张的美国人脸庞,以及他们的积极进取的行动得以具象化。他们富有感染力的乐观精神告诉人们,决心和专注可以帮助实现更多的梦想,以及“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创造美好世界的信念能把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信念。



影片结束,展厅另一侧的出口又将参观者引向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播放的是一部名为《花园》的4D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都市童话——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决心的女孩感动了自己的邻居一起参与重建社区,最终把废弃的空地,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故事中没有任何语言对话,都是通过图像、音乐和音效来表达。
这一幕的剧场非常独特,5个高达10米的巨大屏幕侧向直立,组成了一个可容纳500名观众的圆柱形四维影院。屏幕形状奇特,仿佛高楼大厦。当影片中出现风、雨、雷、电时,剧场里也同时刮起了冷风,水雾也同时袭来,四维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充满惊喜。

从另一侧的出口步出剧场就是第四展厅。
该展区的五个主题分别是:可持续发展、健康与营养、高科技、生活方式及发现美国。着重介绍美国人如何使他们的社区变得更加健康、可持续和具有文化多样性。参观者可直观地领略到未来发展趋势。展馆的赞助商们也将向观众展示,它们的技术和理念能如何帮助人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在第四个展厅中,有一堵名为“百姓墙”的展览颇具中国特色,这是美国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发起的“美国华裔——同一家人”展览。
一万多张不同年龄、职业和出生地的美国华裔的头像以照片、视频形式在
“百姓墙”上展出,全部照片按中文姓氏编排不停切换画面。虽然其中不乏关颖珊、贝聿铭这样的名人,但这个展出却是面对所有在美华裔的。据说这个活动在美国很红,在网上吸引了超过7万人参与。
美国馆作为大馆之一,排队等待时间长达数小时。进入展馆后耗时四十分钟的参观就是观看二段影片,参观二、三展厅时还不给拍照。不过我还是偷拍了几张,更有人将影片拍成录像放在网上,有兴趣者可上网观看,也可免去排队之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