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前言

标签:
杂谈 |
2010年5月20日,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郭颍老师通过email给自己发来了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选题申报表》,邀请本人编写《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一书,自己迅即填写后,于5月22日邮寄给回郭老师,自此,算是自己正式接受了编写任务。
作为一名有20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对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无比珍惜,对那段豪情万丈的快意人生留恋不已。尽管离开部队多年,自己一直保持着部队热血快肠的生活态度,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尽管离开部队多年,自己对部队仍然一往情深,自己象一个等待冲锋号的战士,一直希望仍然能够为部队做一些什么。所以,接到郭颖老师的来信时,自己把它当成军队的集结号,把它当成上级的命令。尽管当时自己正在编写《肿瘤营养学》,时间与精力的确相当吃紧,自己仍然非常快乐、非常坚定地接受了任务,并把它当成奉献军队的一次机会。自己知道“军令如山倒”的真实意义,知道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领受任务后,自己迅速编写目录、编写写作要求,邀请编写人员,并计划于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
但是,在实际编写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的困难:一位作者因身体原因中途退出了编写队伍,还有个别章节的文稿质量欠佳需另请高明,所以,不断有新的专家加入编写队伍中来。于此,编写工作严重拖延。2011年10月31日自己如释重负地将全部书稿通过email发送给郭老师,说“您好,尊敬的郭老师,附件是《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的书稿,请您审查。非常对不起,拖了很长时间。书稿质量整体上优秀,但是参差不齐”。交稿时间比原计划时间晚了整整7个月。尽管原因很多,但是都不是理由。好在不是战场打仗,否则,别说是晚了7个月,就是晚了7分钟,后果都可能不堪设想。
本书是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南昌市第一医院等15个单位39名中青年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水平有限、工作繁忙、杂事不断,本书的缺点、乃至错误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全书分为13章71节,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的基础与临床问题,从机体的生理代谢入手,循序渐进地讨论了营养素的代谢,能量底物的利用,创伤代谢反应,营养不良的筛查与干预,营养制剂的选择与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的途径、实施、检测、疗效评价与并发症的防治,常见代谢异常及外科代谢的常见问题。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本书以手术科室医生、学生为读者对象,广泛适用于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年资专家参考。
http://s10/bmiddle/4fdb7c28gx6CIqXQ9rXb9&690
在本书完成之际,作为主编,自己从内心感激全体编写人员,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忘我工作,就不会有本书的一切;没有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没有他们的坚持与忍耐,本书的一切便无从谈起。因为读书的过程尽管是快乐的,但是同时也是劳心的;因为写作的过程尽管是收获的,但是同时也是付出的。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郭颖老师,没有她的鼓励,我就没有坚持的力量;没有她的督促,我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我把本书献给自己军旅生涯第一站――原长沙工程兵学院(现并入国防科技大学),是军校的艰苦,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是军校的严格,养成了自己的作风;我把本书献给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批战友,是长沙工程兵学院新三队59位战友们、同学们的热血、激情,定格了自己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我把本书献给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位首长――长沙工程兵学院新三队的程林润教导员与夏忠君队长,是他们的教诲与标杆,确立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是自己心目中的丰碑,是逐渐远去的传说,是现世鲜见的领导。
PS 《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书稿于2011年10月31日上交《人民军医出版社》,当时未写前言,今年3月中旬出版社寄回了一校稿,并要求补充前言,故以粗拙随笔代前言。
后记:出版社将《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的书名改为《普通外科营养学》,我本人对此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