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酒

(2010-03-31 01:27:34)
标签:

杂谈

情感

自从把“驴子”表叔灌醉后,自己在家乡周围便“臭名远扬”了。不记得自己当时是多大,好像是9岁。平时大人吃饭时,我们小孩是不能上桌的,只能站在一边看,有时甚至看都不让看,把小孩赶走。不知道那一次是什么原因,父亲居然让我上桌敬酒。此前,自己从未喝过酒。但是此后,便不断有人向自己挑战,过年时尤其如此。四乡八里的亲戚来家乡拜年或者自己到外乡拜年时,更是喝酒的好机会。就这样,过年喝酒成为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一个企盼。“驴子”表叔是父亲的徒弟,酒量在家乡是出了名的大。表叔的真实名字我至今仍然不知道,家乡人有这样一个信念:给男孩取一个贱名可以使小孩远离灾难、健康成长。所以,家乡有不少奇怪的名字,如狗、马、牛等,“驴子”表叔就是其一。实际上能否达到目的,如愿以偿,不得而知。从生物能量、社会心理上看,可能有效。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得知此消息,我在家里宣布:我要考大学了,我不喝酒了。说到做到,从此滴酒不沾。先是考上大学,后来又读了军校,随后又是读研究生。戒酒状态就这样一直持续着。1990年3月17日,同学苏为公生日,他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府军、邹衍泰、姜小青、秦军志等同学一起为他庆祝,我们把做实验用的兔子肉拿到长海医院食堂加工,自己买了4瓶四特酒、邹衍泰带来一瓶“宫廷贡酒”。喝酒前不记得是谁定了一个规定:今晚大家都必须喝酒,除非当众大叫三声“我阳萎”,居然真有一个同学当场大叫三声,招来一片惊奇的目光。自己不敢叫,所以只好喝酒。喝酒后苏为公不知去向,凌晨1点回来时自行车及眼镜均不见了,他新买的一件白色夹克衫沾满了呕吐物,夹克背面“Call of Nature”的印字已经模糊不清。第二天早晨醒来时,自己感到浑身无力,连头都抬不起来,以为是低血糖,连忙叫王锡智同学给自己冲一杯糖水。那知一杯水下去,却带出来半脸盆血水。“糟糕,胃出血了”,同学们赶紧把我送到长海医院急诊室,徐护士长、龚主任一直在身边照顾。这就是自己的第一次醉酒。

 

此后,自己对喝酒一直不感兴趣。读书时倒也自在,没有人逼自己喝酒。可是,好景不长。1993年博士毕业工作后,由于不肯喝酒,不愿意陪酒,自己遇到了很多麻烦!自己总是想不通:人各有所好,为什么非要要求别人跟你一样呢?中国的社会就是如此,在社会上混,就必需以领导的爱好为爱好,以领导的厌恶为厌恶。就像领导要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你的唯一选择就是“一起干”一样。如果不干,你就死定了。结果招来的不仅仅是指责,甚至是攻击,围堵,封杀!真是岂有此理!自己喝酒恰如自己做事做人,“意气用事”、“感情至上”。逼自己喝酒,自己一滴都不愿喝!朋友知己相聚,主动敬酒,喝醉也无妨。但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一些朋友的规劝下,自己低头了,自己变坏了,不时为“目的”喝酒,而且偶尔喝得酩酊大醉,好像只有醉了,自己才不会痛苦,借酒浇愁!此种苟且状态持续了近两年之久。被迫喝酒没有为自己带来什么其它,给自己带来的是严重的身体损害:脂肪肝、高血糖、高血症、高尿酸、脂肪瘤、肥胖。

 

柳暗花明!2008年底,自己出国学习了,一切归于平静。自己从大学教授又变成了学生。国内的喧闹变成了国外的安静,国内的浮华变成了国外的平淡,国内的虚荣变成了国外的谈定,国内的躁动变成了国外的真实。一切来得突然,一切来得意外!终于可以找回自我了,终于可以不“被应酬”了!可能是差异太大,可能是变化太快!短时间的兴奋后,自己开始时感到不适应,甚至开始怀念在国内曾经令自己厌恶的那些东西:经常在想“要是在国内,这时候在与朋友一起吃饭喝酒了”,“要是在国内,这时候在与朋友一起卡拉OK了”,“要是在国内,…….”。因此,总是与国内的朋友打电话,朋友问起国外生活如何如何时,自己又不好意思说!美国是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社会:美国重家庭,中国重朋友;美国重法律,中国重人情;美国重实际,中国重面子!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虽然让自己感到一丝秋凉,但却使自己的体重由81kg下降为63kg,代谢综合征的n多表现烟消云散。在国外,大家都要开车,不能喝酒;很忙,没空喝酒;居住分散,不便喝酒。自己在国外几乎只喝啤酒,马利兰州法律规定“周末不准卖酒”,所以我们都是平时买酒,周末才喝酒。在Baltimore时,孙兆黎、边策、徐志鹏、沈定钢、袁萱等几家相距较近,所以周末时经常聚餐,轮流坐庄!在Newark工作时,导师Edwin A Deitch教授说他very good at drink,于是自己邀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当时我们住Ivy Hill Apt. 1501,自己买了3瓶茅台酒(350ml/瓶,每瓶24美元),先是老师与我一人一瓶,正准备平分第3瓶时,师母Jean对丈夫说“Ed,Your eyes turn green”。送导师出门时,老师呕吐了一地,从此再不敢来家里喝酒。

 

回国后自己给自己制定了几条喝酒纪律:(1)非节假日不喝酒,(2)手术前一天不喝酒,(3)非亲朋好友不喝酒,(4)除春节外,每月喝酒不超过一次!令自己高兴的是自己基本上可以遵守上述规定,没有几个人可以改变它。尽管喝酒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喝酒都很尽兴,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不知道是年龄问题,还是出国影响,自己酒量大减,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身体的解酒能力明显不如以前快。3月28日晚上,我们十几个咸宁老乡在黄石西路青蓬酒家俄罗斯厅吃饭,自己兴起,何时喝醉了不知道,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病床上,询问何故,朋友告诉我,“上厕所时摔倒受伤”,自己对该过程居然完全失忆,真是可怕!好在当时旁边有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反思一天,决定减酒,戒酒恐怕不可能,减酒应该没问题。每次限量3杯,不超过一两为好。希望广大朋友看此文后不要再向我劝酒,以免让我左右为难。我希望以后的醉酒是在儿女的婚礼上,而不是其它地方!

 

有一条短信形容衰老的无奈时说:有想法时,没有办法;有办法时,没有想法!喝酒也是如此:年轻有酒力时,没有酒喝;年老有酒喝时,却喝不下去了。身体的机能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2008年在回家的火车上遗失妻子1996年给自己买的一条领带,2010年回家过年时在宾馆丢失1994年朋友夏杰芬送给自己的领带,这两条领带是自己的最爱,跟随自己10余年,他们的丢失的确使自己非常伤心。酒量锐减,明明知道是身体功能下降的表现,但是无可奈何。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高兴不高兴,我们将不断失去自己至亲至爱的东西,最后失去的就是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年磨一?
后一篇:走马看映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