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磨一?

(2010-02-24 00:59:53)
标签:

教育

五年磨一?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代前言

 

病理生理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代谢和机能变化,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全部临床科学大厦的基石。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而手术是外科学的特征,他们与病理生理学相互渗透、唇齿相依。毋庸讳言,作为重要治疗手段的手术,它本身是一种创伤、一种应激。既然手术是一种创伤、应激,它就一定会给机体带来损害,一定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最大程度地治愈原发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损害是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也是本书的立意基础。外科病人面临原发疾病、外科手术双重打击,其病理生理问题是原发疾病病理生理与手术创伤病理生理的迭加,因此,外科病人总体病理生理变化更复杂,更严重。本书围绕手术创伤而写,手术创伤病理生理是本书的主要关注及核心内容,重点讨论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如何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但是,由于原发疾病直接影响手术安全、临床结局,所以本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原发疾病病理生理有关问题。

 

当学生时,自己喜欢临床医学胜过基础医学;当医生后,自己真实体会到基础医学的磐石作用,更加重视基础医学知识的再学习,对与疾病直接相关的病理生理问题更是深爱有嘉。因为自己时常面临无法回答患者询问的尴尬,因为自己经常面对不能解释临床表现的窘迫。自己非常羡慕国外的一些教授,他们能将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问题讲得头头是道,有的更是基础医学老师,又是临床医生。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基础医学知识就是不如他人?到了美国以后,才知道问题所在:一是他们看书时间多,二是他们教材写得好。于是,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子曰:温故而知新。的确,自己在再学习的过程中真有许多体会与收获,并希望与他人分享。于是,写一本能够回答临床问题、解释临床问题、联系基础与外科临床的参考书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2004年夏天拟定大纲及目录,并开始编写。当时的书名定为《手术病理生理学》,篇幅40万字左右,打算独立完成。实际编写过程中,自己感觉到单纯讲手术创伤的病理生理远远不够,因为手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一个瞬间,而手术前后的准备与处理更为重要,时间更长。于是,将书名改为《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并邀请国内几所著名大学的专家参与工作。后来,自己又觉得有些与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的临床问题应该收纳,因为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于是又将书名改为《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2008年底,初稿给人民卫生出版社审查后,贾晓魏老师认为本书立意新颖,出发点非常好,书稿质量上乘,但是担心太基础,读者可能没有兴趣,建议增加病例报告及思考题。这一画龙点睛的建议,得到全体专家的高度赞扬。考虑到图表言简意赅,直观明了。于是,我们又对书稿进行加工,增加病例报告、增加思考题、增加图表。 2010222130万字全书终于脱稿,如释重负,一身轻松,可喜可贺!

 

写作过程的艰辛自不必说,人尽皆知。但是,对我而已,看书、学习、写作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一段愉悦的经历。在学习过程中,拓宽了视野,掌握了知识,开创了思路,提高了认识!收获了原来不知道的,理解了原来不明白的,厘清了原来不清楚的,探明了原来不透彻的。多么快乐,多么惬意!旁人不识余心乐,只谓偷闲学少年!更加重要的是,每一点知识的收获都可能促进临床进步,每一次理论的提高都可能造福病人朋友。困难因此而更易解决,手术因此而更加安全,患者因此而更快康复!一举多得,夫复何求?5年不算短,1825日夜不算多,生命不息,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http://s11/mw690/4fdb7c28gx6CIq0pzrI3a&690

 

全书分为十四章105节,每一节为一个专题,每一章自成体系,又相互连接。内容丰富、新颖,资料详实、可靠!以病理生理为主线,问题涉及生理、生化、免疫、外科等多个学科!以手术安全为中心,内容包括应激反应、感染防治、损伤炎症、创伤愈合、外科代谢、营养支持、体液平衡、出血止血、手术安全、快速康复、疼痛镇痛、重症监护等重要问题。本书既强调专家个人经验,更重视循证医学证据;既强调理论指导,也重视实际操作;既强调宏观,又注重细节!不再是框架性文件,避免了读完之后仍然不知所以的诟病!国内未见同类书籍出版,诸多内容(肠道细菌与代谢、手术安全核对、手术部位感染、性能增强剂的临床应用、损害控制技术、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等)为本书第一次论述,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本书以手术科室医生、学生为读者对象,广泛适用于不同等级医院,是一本难得的高级参考书。

 

本书是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部分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体参与专家临床经验与理论研究的总结。编写人员都是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辞劳苦,爱护病人,关心读者,珍惜声誉,高度负责。本书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限于水平和经验,由于科学日新月异,加上内容广泛,本书不足、遗漏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通读全书,尽管问题不少、水平不齐,风格不一,但是基本达到了设想与目的。我们希望五年磨成的是一把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锋利之剑!事实是否如此?实际是剑还是其它?需要实践验证,有待读者评价。

 

                                                                                                  主编

 

                                                          2010-2-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2009
后一篇:喝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