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读书?

(2008-11-11 22:14:41)
标签:

杂谈

读书

自己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家八口人,只有爸爸妈妈两个劳力,所以每年都是生产队里的头号超支户。有一年年底搞兑现,一位姓谭(后来据父亲回忆此人叫谭家雪,与外婆同村)的工作队干部带人将我家里唯一值钱的几件东西:哥哥准备结婚用的新床、父母亲为自己百年后准备的棺材木料已及准备过年的生猪全部拉走。父母亲无奈、也无助,父亲老泪纵横,母亲伤心不已。我一辈子最怕看到母亲的眼泪,最怕听到母亲的哭泣,看到母亲坐在地上号啕痛哭,我心如刀割,怒火中烧,我咬牙对母亲说“长大了,我也要当工作队,不让别人欺负您!”事隔多年,我如今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说的话“崽啊,你要是当了工作队,我做梦都会笑醒!”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为当工作队读好书。

 

上初中时我进了梅田中学。梅田,是我们公社----梅田公社的所在地,是当时我眼里的大城市,是我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在梅田,自己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国家户口人”,看到有国家户口的城里人过着与农村人完全不同的优越生活,看到那些公社干部子女的无忧无虑,活泼大方,多才多艺,我内心充满了羡慕:国家户口真好!所以,自己的读书目的似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跳农门、成为国家户口。

 

高中二年级我到了我们区中学----黄沙中学读书,后来又到了县城读书。视野广了,见识多了,“野心”也大了,梦想更高了。当时国家已经恢复高考,于是,我有了更高的追求、更远的目标:考大学。记得当时有人耻笑我是痴人梦呓,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因为我们当地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学生。尽管如此,我还是梦想着、努力着。

 

大学终于考上了,在选择什么专业的问题上,我们完全不懂,我们只知道老师与医生,所以我的同学基本上是报考医学院与师范。我自记事时起,母亲经常牙痛,彻夜难眠,不知道如何医治,也没有钱医治,疼痛严重时母亲以头撞墙。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只能陪母亲痛哭,只能陪母亲流泪。所以,医学院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唯一的、毫不犹豫的选择。

 

进医学院后,曾经一度对免疫学非常感兴趣,免疫学当时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微生物学没有分家。自己当时买了几本、看了不少免疫方面的著作,至今仍然保留的是 1982730购买于武昌民主路新华书店的《免疫应答》,该书是日本三村雄一等人编写、时常仁等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但是,进入临床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对普通外科更感兴趣,从此,与普通外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时,我被列入留校名单,但我提出非普通外科不留,在当时这种要求显然是过分了,就这样为了外科,我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长沙工程兵学院军政指挥班毕业时,本来可能有很好的仕途,但是为了外科,我报考了第二军医大学普通外科研究生,放弃了自己的“将军梦”;博士毕业时,强生公司以十几倍于我当时工资的高薪(5000/300元)邀请自己加盟,为了外科,我挡住了诱惑;到广州单位后,大学领导曾经有意让自己从事管理工作,由于自己要求管理与外科兼顾而未果。美国留学时,为了外科,我放弃了美国大学faculty位置;回国后,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出任某处处长,由于不愿放弃外科,我再一次与行政管理擦肩而过。

 

就这样,普通外科成为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与追求!我一生外科,外科一生!尽管忙碌,但是幸福;尽管劳累,但是快乐!自己现在是“见到复杂病例就兴奋,进入手术室就激动!”有同事开玩笑说是手术室里漂亮姑娘多,所以我进入手术室会兴奋、会激动,真可谓“旁人不识余心乐,只谓偷闲学少年”。

 

纵观自己半辈子的学习、工作经历,可以看出:自己一直在为理想、为兴趣而奋斗,而努力。虽然不敢妄称成功,但也无愧、无悔。我认为,为祖国需要而读书是高尚的,为自己兴趣而读书是快乐的,为生活所迫而读书是不幸的!为权贵功利而读书是庸俗的!论语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自己是一个例外:为理想而读书、为兴趣而追求,为爱好而努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己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尽管不是高尚,但也并非庸俗。

 

我个人以为,今天的青年尽管物质生活充足富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在读书与职业选择方面远较我辈无奈!2007年夏天,一直声称热爱外科并为外科献身的某学生,一夜之间突然成为了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某院长的研究生,目的是为了留校。10月中旬一位研究生请我帮他写一份转改专业就业推荐信,由目前的专业转向另一专业,目的也是为了留校。112日晚,某研究生告诉我,他明年想报考某院某院长的博士生,目的还是为了留校!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的问题:就业困难,竞争激烈;也有学生的问题:急功近利,过于现实!一年内连续遭遇3次类似的事情,我虽然能够非常理解,但是的确仍然感到震撼。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为什么读书?”的疑问!

 

现实社会的读书目的历来是林林总总,千变万化:为兴趣,为理想,为生计,为家庭,为国家,…..!清朝末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怀着“实业救国”的抱负,一大批学童走出国门学习科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设新中国是当时的时代最强音,国家建设的需要成为当时青年的学习目的与选择,一大批青年走向国防、走向工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是当时的学习动力,一大批青年热情拥抱“科学的春天”。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就业压力迫使学生为生计、为就业而读书,而选择:那里机会多去那里,什么好就业学什么。前者为国家的需要而读书,实在可敬;后者为自己的生计而读书,实属可悲!但是,无论可敬,还是可怜,二者同时说明一个现象:近代中国青年几乎没有为兴趣而读书的福气,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机会,而是被时代拖着走,被其它的需要拖着走!相比之下,西方国家青年比我们的青年幸福,他们可以为自己的爱好而读书,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而选择。但愿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强大,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未来青年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专业,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场所!

 

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者,是奉献,我敬仰!那些为兴趣、为理想而读书者,是执着,我钦佩!那些为生计、为就业而读书者,是挣扎,我同情!那些为功利、为世俗而读书者,是苟且,我鄙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凯涛
后一篇:忙碌的一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