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德清:异地高考,谁侵犯了谁的权益

(2012-03-06 16:16: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正经录

于德清

 

异地高考改革一到了京沪广,就立马变了味道。

前两天,教育部长为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列出了时间表。可是,京沪广等一线城市是否也在解决之列,有关方面语言不详。而有关要综合考虑一线城市资源承受能力的话语,给人的印象似乎又是不放开,或者,还不知道怎么放开。

最新的消息是,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他认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杜玉波是爽快人,没有绕弯子。异地高考在一线城市之所以难以推进,关键问题就是被看成了非此即彼的问题,被理解成增进一部分人的福利就必须以损害一部分人的福利为前提。

可是,问题在于,靠特权维持的权益本身就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维护京沪考生的权益是否也侵犯了其他考生的权益呢?这个问题同样可以抛给,有关政策的制定者。

但是,利益决定立场,也是人之常情。而社会治理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利益平衡与博弈的基础之上。因而,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这种非帕累托改革的困境。

在此需要说的是,改革陷入非帕累托困境绝非妙事。各方利益僵持局面长期不能打破,只会让社会矛盾进一步积聚。当有关部门声称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如果改革方案却又回避了主要矛盾所在,那么,这样的改革不但不能缓解矛盾,反而存在将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可能。

从诸多社会改革的经验来看,摆脱非帕累托困境的道路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重新认识各方的利益关切,在抗争与对立之间达成妥协。

如果,妥协不能达成,那么,很可能就会发生弱势群体抗争的极端事件。过去征地、拆迁等领域发生的事情,已经说明了一切。当然,谁也不希望,靠极端事件来推进制度进步。

现在北京很多外地家长已经行动起来。如果,教育部最终出台的方案不能实质性解决问题,那么,家长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谁也说不准。

当然,还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异地高考的问题不解决或许会倒逼非理性情绪抬头,导致一个城市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族群分裂、对立。外地人不满的议题很可能会从异地高考向纳税、购房等等领域扩散,并导致其他领域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等等机构也将成为难以置身事外。这会让城市整体福利降低。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均将遭受利益损失。

当然,这只是假设。事实上,相对于上海,北京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族群对立并不是太明显,这种矛盾甚至还不如“京津”问题。这也从一个层面上说明,北京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民间阻力。

当然,化解异地高考的难题,也会通过增量来解决。但是,无论如何增加京沪等地的招生指标,都会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无论哪个方面,都应该做好利益妥协的思想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