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的人将桥梁建成了丰碑

(2011-07-26 17:4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戏谑录

于德清

 

茅以升老先生,会想到有这么一天吗?

在这一天,他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已经过了74岁,按照人的生理周期,这已经是古稀之年了。很多中国人活不到这一天,就已经去世了。而这座桥,还在通行载重汽车、动车组。

这座桥历经了战火和风雨,炸弹没有摧毁它,大卡车也没有压垮它,而它还可以看着,钱塘江的另一座大桥垮塌——这座桥通车还不到14年。

有的人将建桥当成生意,有的人将桥梁建成了“豆腐渣”,有的人将桥梁建成了丰碑。这建桥境界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或许,有的人也会说,茅以升建的钱塘江大桥是当时万众瞩目的“形象工程”,当然一定要往好里建了。或许当时民国政府尚不知道,政府投资拉动GDP增长的道理,所以,建大桥的财力也有限,钱塘江大桥成为重点工程想必也是合情合理的。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有些人真得在乎一世的声誉,在乎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自然会兢兢业业地造出一座“长生不老”的桥来。

如今,不知道遍布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有多少桥梁了。我们的各级政府已经熟知“政府投资拉动GDP”的道理。我们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如果问任何一地的官员有何发展经济的锦囊妙计,他们的口袋里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选项——造桥、造大桥。近30年来,政府大量投资于此。修建桥梁直接创造了GDP,大桥修通后天堑变通途,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就拉动了GDP。造桥的过程中,有贪污浪费,这会转化成“二奶”们的消费,也拉动了另一种GDP。大桥质量有问题,修修补补产生新的GDP。造桥的贪官前仆后继,当然,更会产生GDP。最后,大桥垮塌,清理现场以及在建新桥,还会制造新一轮的GDP增长周期。

大桥是个宝。浑身上下的每一块混凝土,都能够为官员们贡献上GDP的政绩。这帐从来是怎么算,怎么赚,这当官的造桥,哪里还管它桥塌了骂声连天。

有些官员,倒是也经常把这造大桥当作“形象工程”、“献礼工程”。可是,他们追求的不过是一时之“形象”。只要大桥通车的时候,别那么倒霉出了事故,只要大桥能撑上个三年五载,保他异地升迁,那么,也这形象工程也就“物有所值”。

当 然,有些大桥确实是无辜的,不是桥不结实,而是车太重。茅以升他老人家修的钱塘江大桥,如果不是严格“限超”,让那些改装后能拉一二百吨的“拉货王”上 去,不知道后果如何?现在,油价是越来越高,过路费一直居高不下,这“治超”的部门想必也是了解“人间冷暖”的,也多是只罚款不卸货。于是,这带来了汽车 改装业的繁荣。

所以说,很多大桥一方面是被高油价、高罚款、高收费这三座大山压垮的。而超载车是“豆腐渣”工程的“试金石”,让很多豆腐渣桥梁过早地显露原形, “三桶油”居然也给全国人民“立功”了。

接二连三地垮桥,总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治理的“失灵”。这几乎是一种绝症,会让一种悲观的情绪蔓延。不过,这也真是神奇的一天,在中国的造桥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中国跑得最快的火车在高架桥上追尾了。这很快就让人发现了一个更加危险的行当,并把垮桥事故抛在一边。

有些人本来想要建座“丰碑”,却在当下变成了耻辱柱。有的人只是建好一座桥梁,却成了一座历史中的丰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