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天地之中申遗成功是对文化的嘲讽
(2010-08-19 17:25:21)
标签:
少林寺禅宗世界文化遗产东土哥白尼德清杂谈 |
分类: 戏谑录 |
于德清
“天地之中”,好大的一个概念,却让人一头雾水。自从哥白尼时代以来,人类自认为在宇宙中心的狂妄幻想就不再成立。哥白尼先生只是发明了一个太阳中心说,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梵蒂冈的道歉一直拖了300多年。后来,大家发现,以宇宙之大,太阳也并不是中心,地球那更是如同银河系的一粒草芥,而人类其实不过是若干微尘罢了。
现在,即便是凭借人类最现今的哈勃望远镜要发现这宇宙的中心,似乎也还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加上大地的概念,要找这个中心从逻辑上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地球是圆的,似乎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成为中心。
只是想不到,这个难题的答案在8月1日揭晓了,经过一帮所谓人类历史与文化的专家和官员的表决,登封“天地之中”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相当于说,天地的中心在中国,中国的中心在河南,河南的中心在登封。如此以来中岳嵩山当成为天地中心之山,少林寺必成世界中心之庙。吾等申遗在端午祭没争过韩国,如今,通过申遗把这“天地之中”的绝佳位置给争了过来,似乎也是上符历史传统、下合地方政绩需求的一件美事。
河南是中原不假,不过,这“天地之中”的概念未免太大,还是让黎民百姓一时之间摸不着边际。不过想想,如果当地官员能够拿出“敢给地球镶金边”的精神和气魄,生造出一个“天地之中”的概念来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嵩山历史建筑申遗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因为资料不全而被否决,今年,当地在补充了资料之后,又贴上了概念的标签,申遗成功似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不过,“天地之中”概念还是过于崭新锃亮,以致于令公众在视觉上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不知道当地的民众是否曾经听说过“天地之中”,反正吾等虽也看了几卷史书,薄读了几篇古经,反正是闻所未闻。如此,率土之滨的黎民又哪里知道这天地之中原来在登封。感谢联合国又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
而按照常识,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无论是从物质遗存还是概念,均应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间基础。诞生只有一年的“天地之中”概念能够申遗成功,堪称奇迹。
嵩山历史建筑申遗其实大有文章可做,完全没有必要炮制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概念。嵩山一是中国传统中的五岳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间基础。而少林寺更是东土禅宗(Zen)的发源地。在《五灯会元》等等著作中,可以清晰地考察出禅宗流传的脉络,其一直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而达摩祖师在少室山开创了东土禅宗,之后又一路发扬光大到韩国、日本等地。如今在海外,Zen的知名度也是相当地广泛,亦被视为东方智慧的标志之一,而且无论是在海外的宗教界还是学术界都有相当高的地位。不知当地在申遗的时侯为何要明珠暗投?
想来,或许这与如今少林寺的“尚武”精神有关。这些年来,少林功夫表演成为少林寺在海外推销的第一品牌,更是为很多外国达官显贵所青睐。而近年来,少林寺在“CEO”释永信方丈的带领下,以“我不入红尘,谁入红尘”的自我牺牲精神,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商业化的大潮之中,屡屡成为大众舆论的焦点。而令各界有识之士担忧的是,少林寺的立寺之本却越来越被遮蔽。千古名刹沦落为一座“武校”,似乎也就无力打出响亮的文化底牌。
所以,“天地之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实则是对文化的一种嘲讽。接下来,强烈建议海南的“海角天涯”也去申遗,那样,我们就是世界了,世界也就是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