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孔”涨价证明曲阜不过是一个文化商城

(2010-06-03 12:13:21)
标签:

门票

设施维护

孔子学院

竹杠

曲阜

杂谈

分类: 戏谑录

于德清

 

虽说,目前尚无人敢和曲阜争孔子,但是,孔子的老乡倒也还是耐不住寂寞,要把“三孔”门票价格再涨一截。

当地政府为“三孔”涨价的理由还是很冠冕堂皇的。比如,曲阜市政法委副书记孔德民作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参加人发言,他说,“三孔”涨价是“适当的、可行的、必要的”,价值决定价格,孔子的特殊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决定“三孔”景区“物以稀为贵”。如此言论颇为荒唐,孔子的价值能决定什么样的价格?既然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无价之宝,三孔的门票就应该要么高到天上去卖1万元以上一张,要么就不要钱。对于无价的东西,你根本就无法用市场逻辑来衡量。如果说,这个逻辑成立,那么门票涨价是否也意味着孔子如同房产和股票一样,也升值了呢?如此逻辑,其实就是对近年来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大敲竹杠而已。

尽管,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是免费开放的,然而,大家对于一切历史博物馆和景点收取门票也都可以接受并理解。毕竟,这些场所涉及到文物的保护和设施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开支。大家不能接受的是,这些场所的门票价格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才行。目前,法国卢浮宫的票价也就八九欧元,合人民币八九十元左右,而一个孔府目前就门票60元,涨价后达到75元,那么一趟三孔参观下来,就二百元左右,这也未免有些高得过于离谱。考虑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这个价格其实已经算是不低,继续涨价未免有些脱离国情。

“三孔”门票的定价究竟要多少才合理。这个需要当地部门公开一份“三孔”开支的详细账单。“三孔”的开支其实应该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文物保护费用、设施维护费用以及人员的开支。严格来说,文物保护费用和部分设施维护费都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出,而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文化保护的责任主要都落到了曲阜市财政的头上,这也是曲阜的苦衷。只有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保障性投入之后,其他的一些开支才可算做“三孔”门票的价格成本。更荒唐的是,当地居然把曲阜旅客接待服务中心、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和沂河公园这些建设项目纳入涨价原因的。这也不禁令人产生疑问,曲阜没钱保护“三孔”,又哪来的资金去搞这些形象工程?

“三孔”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当以保护和文化传播为首要的定位,而不以营利性为目的,其门票收入只能作为其开支的补贴。既然,中央财政每年能拿出那么多资金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那么,就更应该拿出大笔的专项资金用于“三孔”的文物保护。须知,“三孔”才是所有孔子学院的本源。保护好“三孔”才能确保这张文化底牌的份量。

对“三孔”的保护不应交给市场和靠敲游客的竹杠来完成。由于这些年来,对“三孔”的保护始终未能纳入一个大的格局之中,于是也就令“三孔”成为地方的提款机,而带来了诸多恶性的商业开放。前些年,曲阜曾试图把“三孔”交给市场化运作,结果,导致了经营方用高压水枪“水洗三孔”事件的发生,对历史文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前两年,山东方面又试图搞中华文化标志城,以保护“三孔”为借口,为假大空的形象工程垫背。此事,后来不了了之,而“三孔”的保护亦未见起色。

官方开发无度,必然导致当地旅游商业环境恶化。很多去过曲阜的人士,均痛感“温良恭俭让”这些儒家的品质在孔子老家的消失。很多游客更是带着朝圣的心态而来,又带着一肚子恶心而归。大家所痛心的是,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已经难以找到半点儒风。曲阜早已经从文化圣城,变成了一座文化商城,更不客气地说是一座文化殇城。对于这样一座城市,人们又岂会有所留恋,又岂会继续给你贡献GDP?

其实,大家都不反对旅游业成为曲阜的支柱产业,也希望,其在传播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同时,当地民众也越来越富足,但是,其在“三孔”涨价一事上,摆出如此一幅市侩的灰色形象,实在是非常令人倒胃口。其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当然,就无法赚得更多的财富。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知,曲阜是否对此有所省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