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方法习惯 |
做题不细心怎么办
首先是认清“不细心”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改”的迫切感。
在平时小考中,几分、几十分算不得什么,可中考、高考时,这几分往往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泌”字错写成“沁”字,使冯玉祥调兵失误,在“中原大战”中一败涂地;人们不经意留下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不仅使人们“虚惊一场”而且白白扔掉了几千亿美元。事实上,又恰恰是由于许多“细心”,使人们有了一个个新发现、新发明,从而把人们从愚昧引向了光明。
其次,要培养“不烦怕、做不好誓不罢休”的韧劲。做任何事要想取得一点成绩,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成功的。但坚强意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蜜蜂采蜜、水滴石穿的积累,靠“铁杵磨针”的耐力,靠善于自制的自我约束逐渐培养起来的。人们说,“兴趣是成功的前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去做不感兴趣的但有益的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自然会形成习惯,乐在其中。学学“不教一日虚度”的齐白石先生,也来个每日一字,每日一词,每日一题……效果会很明显的。
再次,掌握几种克服“不细心”的具体方法。
1、
做学问,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求甚解,当然是要不得的。要“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多问几个为什么。做题要注意“少”而“精”,求质量而不求数量。
2、
这是很多优秀生的经验之谈。只有把日常的“错题”作好记录、整理,找出错因、并标明正确解答方法,这才是上面提及的“研究”。充分发挥《错题集锦》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3、
每过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努力效果进行一次检测。方式可多种多样,或问答、解题,或实验、找错,在此基础上作好总结,找出不足。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痛下决心,立下恒心,处处留心”,不愁换不来“细心”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