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金朝医案329:老年人硬膜下积液怎么办?

(2025-06-06 06:08:52)
标签:

硬膜下积液

高血压

脑萎缩

脑卒中

健康

分类: 医生日志
叶金朝医案329:老年人硬膜下积液怎么办?

病例摘要

84岁的冯爹爹因头昏、头胀痛、行走不稳10天,测得血压190/100mmHg,于2025年5月23日,门诊以高血压收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和腔隙性梗死20余年,糖尿病1年余。

体检:血压190/100mmHg。神清、精神欠佳。扶入病房,检查合作。头颅无畸形,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项软,心肺腹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神经反射。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血糖8.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正常。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示:右侧椎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左侧椎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颅脑CT示:1.脑桥、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脑白质变性、脑萎缩;2.双侧额颞部及小脑幕硬膜下积液。

诊断: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2.腔隙性脑梗死  3.硬膜下积液 4.脑白质变性  5.脑萎缩  6.2型糖尿病 7.颈动脉斑块。

处理: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控糖、调脂、对症及支持治疗7天,病情好转出院。建议1月后复查颅脑CT,判断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昏、走路不稳、语言含糊、恶心、呕吐或肢体功能障碍等现象,立即上医院看神经外科。

专家点评

患者年龄大,84岁,因头痛、头昏、行走不稳10天以“高血压3级”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厄贝沙坦胶囊0.15g qd,有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压升高,神清,生命体征稳定,无病理神经损害征象,积极予以降压及对症处理。入院后颅脑CT检查提示双侧额颞部及小脑幕硬膜下积液,中线结构居中,此现象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硬膜下积液是老年人脑萎缩的一种生理现象,无特殊症状不做特殊处理。患高血压和脑梗塞的冯爹爹均可引起头痛、头昏和行走不稳等症状,仅凭以上症状尚不能判断是否硬膜下积液引起,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硬膜下积液量增多,出现颅内压升高或局灶压迫症状,如头痛、认知、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应立即转上级医院治疗。

老年硬膜下积液的原因是因为有脑萎缩,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脑组织也会出现不断的萎缩,这样在硬膜与脑组织之间的间隙也会越来越大,扩大的间隙被脑脊液填充以后,就形成了硬膜下积液。一般积液的量并不会太多,如果没有引起脑组织中线结构移位,也就是脑组织左右对称的话,所以也不会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只需要观察,定期复查即可。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硬膜下积液逐渐增多,导致了脑中线结构的移位,甚至形成了硬膜下的血肿,那么就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手术。

保守治疗
(1)碳酸酐酶抑制剂:脑脊液的分泌可能依靠碳酸酐酶活性的高低来控制,碳酸酐酶活性较高则可以促进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合成增多,从而促进脑脊液的分泌。而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侧脑室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包括乙酰唑胺片、醋甲唑胺片等;
(2)脱水药:如甘露醇注射液,可通过增加机体的血浆渗透压,使脑脊液向血浆中转移,从而减少脑脊液的分泌量。
(3)利尿药:如脑脊液分泌过多,除了抑制脑脊液分泌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脑脊液的排出达到治疗目的。患者可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促进脑脊液的排出,从而起到降低颅压、减少脑脊液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