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腹血糖5.2有助长寿

(2024-07-02 07:38:04)
标签:

高血糖

心脏病

脑卒中

肥胖

健康

分类: 糖尿病防治
空腹血糖5.2有助长寿

空腹血糖是指在至少8小时未进食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水平,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人体总的血糖状态,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近日,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英国《BMC·公共卫生》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空腹血糖达到5.29毫摩尔/升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该研究纳入5万余人数据,平均年龄67岁。研究分析发现,空腹血糖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其分别达到5.29毫摩尔/升和5.23毫摩尔/升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研究人员还根据参与者的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将其分为空腹血糖低水平组(平均5.12毫摩尔/升)和高水平组(平均6.74毫摩尔/升),与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23%和25%。

研究人员认为,空腹血糖高之所以会增加死亡风险,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首先,糖代谢异常会破坏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加速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其次,糖代谢异常会增加微血管并发症、癌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再次,血糖升高可能导致梗死范围扩大,增加全因死亡风险。研究人员表示,长期将空腹血糖维持在5.23毫摩尔/升左右,全因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

专家表示,我国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2毫摩尔/升,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要想达到上述研究的推荐值(5.23毫摩尔/升),必须在血糖刚出现异常的时候就控制,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包括尽早保护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等到已经确诊糖尿病,即使使用降糖药也很难降到这么低。

具体来说,要想控制空腹血糖,须“对症下药”,包括:

1.总体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红蛋白处于高水平的人,要严格实施糖尿病全面管理;

2.与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缺氧导致内源性血糖升高)有关的空腹血糖升高,首先需减轻体重;
3.与睡眠欠佳有关的晨起血糖升高者,需要进行睡眠状态的调整;

4.如果晨练后空腹血糖升高,可能与活动和交感神经兴奋度增高有关,故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晨练,鼓励餐后适度运动来改善餐后血糖;

5.对于查体发现空腹血糖高于5.6毫摩尔/升的人,如果伴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应该尽早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必要时到医院进一步评估糖代谢水平。

糖友在寻找血糖波动原因的过程中要勤测血糖,可以使用动态血糖仪,或测三餐前后、睡前7个时间点的血糖情况。待明确影响因素后,前往内分泌科做进一步的检测和调整,高危人群半年随诊一次,血糖控制不佳人群应2~3个月复查一次。需注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防治都是长期工程,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及合并症的积累,更需要人们不断进行动态监测,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治疗,达到延长健康寿命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