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金朝
叶金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8,098
  • 关注人气:34,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想胃癌上身,远离4个习惯

(2023-06-03 19:01:27)
标签:

胃癌

胃息肉

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健康

分类: 肿瘤防治
不想胃癌上身,远离4个习惯

不想胃癌上身,远离4个习惯

中国人的“好吃”在全世界都出了名,尤其是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饮食丰富愈加丰富多样。然而也正是中国特殊的饮食方式,导致我国成为当之无愧的“消化道癌大国”。

1.哈佛研究:中国超一半消化道癌,

都是“吃”出来的

消化道癌主要是指胃癌、食管癌、肠癌。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这三大癌在我国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43.3%,近半壁江山。

而且各类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均“登顶全球”,胃癌、食道癌和肝癌的发病率位于世界首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紧随其后,世界第二。

以胃癌为例,我国发病数占全球的46.07%,每年新发病例约67.9万,相当于全球近一半的胃癌患者都在中国,且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中晚期胃癌。“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发病年轻化”成为当前我国消化道癌的现状。

美国哈佛大学在顶级期刊《胃肠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年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人的胃癌与钠摄入量高相关性最强,结直肠癌则是红肉摄入量高,食道癌与吸烟有关,肝癌最重要的因素则是肥胖。

可以说,都与“吃”脱不开干系。“癌从口入”不再是一句吓人的话,它正发生在无数人的身上。

2.为何消化道癌偏爱中国人?

这4个饮食习惯是祸根

消化道癌的发生自然与饮食密不可分,而中国式的饮食习惯正是消化道癌偏爱中国人主要因素。

(1)爱吃腌制食物:我国人们爱吃咸菜、咸鱼、火腿、腊肉以及各种酱料等高盐的腌制食物,而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刺激胃黏膜,长久如此会使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而且腌制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致癌性极强。

(2)爱吃火锅、烧烤:国人总爱“趁热吃”,尤其喜爱火锅,然而过烫的食物容易损伤食道黏膜、胃黏膜,会让黏膜出现“损伤-增生-修复”的恶性循环,引发慢性炎症,增加患癌的风险。而对于烧烤,国人更是到了热烈追捧的程度,但经高温火烤后的食物容易产生可致癌的苯并芘和亚硝胺类物质。

(3)爱喝酒:酒精会溶解黏液和生物膜,导致胃黏液层变薄,削弱了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从而导致胃黏膜糜烂或胃溃疡等相关胃病。而且东亚人的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更普遍,即代谢酒精的能力更低,因此饮酒更容易致癌。

(4)共餐文化:幽门螺杆菌通过寄居在胃黏膜上为生,其排放的大量毒素和炎症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发炎,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因素。而由于我国中式的共餐文化,唾液的接触成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的绝佳的途径,感染率高达56%。

以上种种中国式独特的饮食习惯给胃癌的反生埋下了隐患。然而,除了饮食习惯外,我国公众对胃肠道疾病治疗的轻视以及防治意识薄弱也是胃癌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及时修复胃黏膜,不给癌症可乘之机

实际上,胃肠道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是胃黏膜损伤。早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痛、胃酸、胃胀,而此时很多人往往没有引起重视。

当随着破损越来越严重,胃黏膜细胞会反复受损、修复、分裂,胃也逐渐有了更强烈的反应,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便会接踵而来。而且,很多患者之所以胃病总是反反复复,其根源亦是在胃黏膜屏障没有得到修复和重建,长期如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胃癌。

因此,在胃病的治疗中,除了我们常见的抑酸和抗酸治疗外,修复胃黏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以无菌溶液剂康复新液为例,其含有的多元醇类、表皮生长因子、粘氨酸等物质具有抗炎、消肿、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的作用,可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加快坏死组织脱落,从而实现主动修复胃黏膜作用,提高胃黏膜自身的防御能力,防止胃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可遵循医嘱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使用。

当然,胃肠道疾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养护胃黏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重要是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坚持养胃护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