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心衰,如何降压?

标签:
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占比为54.6%,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8.9%。长期高血压最终导致的心力衰竭包括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诸多研究显示,强化降压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
降低 38%,心血管死亡显著降低 43%。因此,早降压早获益。
那么,临床上遇到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该用什么治疗策略?本文带大家一起探索!
1.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mmHg
以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如果能耐受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mmHg。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先将血压降至
<140/90mmHg,如患者能良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有利于预防发生心力衰竭。
2.降压药选择
目前,降压药有五大类,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滞剂(ARB)、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及利尿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1)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高血压合并慢性 HFrEF:首先推荐应用 ACEI,不能耐受者可使用ARB、β
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这3种药物的联合也是 HFrEF 治疗的基本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ACEI 和 ARB两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
病的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用于蛋白尿患者,可降低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酐(Cr)
≥3mg/dl(265µmol/L)的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患者禁用。
ACEI 类药物易引起干咳,若无法耐受,可换用
ARB。ARB类药物常以「沙坦」命名,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和阿利沙坦。其中,厄贝沙坦降压幅度较大,单药控制血压的达标率较高,吸收度高,药效持续时间长,在治疗高血压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多数高血压合并慢性
HFrEF患者需常规应用袢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也有良好降压作用。如仍未能控制高血压,推荐应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高血压合并 HFpEF:对于高血压合并
HFpEF患者,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在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后仍可伴高血压。上述药物并不能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但用于降压治疗仍值得推荐,也是安全的。如仍未能控制高血压,推荐应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然而,不推荐应用 α 受体阻滞剂、中枢降压药。有负性肌力效应的CCB类药物,不能用于
HFrEF,但对HFpEF患者,仍可能是安全的。
(2)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是血压升高,以左心衰竭为主,发展迅速,且多为
HFpEF。需要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积极降压,主要静脉给予袢利尿剂和血管扩张药,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或乌拉地尔。若病情较轻,可以在24~48小时内逐渐降压。病情重伴有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在初始
1 小时内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 25%,2~6小时内降至 160 /100 ~110mmHg,24~48
小时内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
3.禁忌症
对于存在多种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在不同科室就医时,医生可能忽视药物禁忌证的问题,评估患者服用的降压药是否存在禁忌证,从而规避不良反应发生。
前一篇:冠心病人出现5大症状或有心衰
后一篇:指甲异常变化或是心脏病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