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金朝
叶金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4,758
  • 关注人气:34,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气会引起16种病症

(2022-09-16 10:32:42)
标签:

情绪与疾病

心脏病

肝病

甲亢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生气会引起16种病症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一篇我国5516例猝死病理流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猝死诱因的第一位就是情绪激动。

人生气为何引起疾病?

当怒意触发大脑中的“情绪开关”——杏仁核,就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全身皮质醇、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下丘脑就会发出“备战”预警。此时血管收缩、心率和血压也随之增高,血液集中流向心脏,好准备给身体器官各处及时补血。

愤怒还会加大耗氧量,肺泡会处于大幅度扩张状态,无法得到休息,出现胸闷、口唇发麻等症状。生气状态下,人体皮质醇泛滥,免疫细胞失灵,此时反而让压抑住的病菌伺机而动。

生气能引起哪些病症?

1.乳腺增生、乳腺癌:心情不好是乳房养生的大忌。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焦虑抑郁的人比较容易患乳腺癌,乳房增生性疾病也会更多见。

2.头晕头痛:有时候太过生气,就会头胀头痛,甚至引发脑出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中风脑梗:人的心与身是密切相关的整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怕生气,在生气后会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严重的可能中风脑梗。

4.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着急、生气、发怒,可使血糖上升。新发病阶段尤其要控制住不良情绪,以免加重病情。

5.胃溃疡胃出血:胃和情绪的关系很亲密,当人的心情愉快,食欲也会大增,心情不好,想吃也吃不下,所以有“气饱了”这一说。生气时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胃肠中的血流量会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疾病。

6.脸上长色斑: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会使脸上出现色斑。

7.甲状腺结节:生气会使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会引起甲状腺结节。

8.免疫力下降: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让身体免疫力下降。

9.可能会诱发肺癌:爱生闷气、抑郁、多疑等不良情绪都是诱发肺癌的情绪因素。

10.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正常人每分钟内呼吸15次,而生气后,呼吸可以达到每分钟30次以上。

由于生气后快速呼吸,大量二氧化碳被呼出体外,会造成机体呼吸性碱中毒,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面部口唇麻木及手足、全身抽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1.排便失常:有的人一生气就便秘,或者一紧张就拉肚子。这是因为生气后,我们的肠道、膀胱也会跟着收缩,从而导致排便失常。

12.心脏病: 当人暴怒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或冠状动脉痉挛,血液粘稠度增加,因而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以致引发猝死的可能性。

13.血压升高:不良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尤其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出现愤怒、仇恨等激动情绪,很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

14.肝病:愤怒爆发出来伤肝,但若隐忍着又会导致肝气郁结。满腹牢骚、经常发怒的人比心态平和的人易患肝病。容易生气发怒的人,往往会发生肝脏功能失调乃至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15.子宫疾病:紧张、发脾气常造成内分泌失调,而生殖系统和激素关系最密切,因此损害更加明显,如子宫肌瘤就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

16.诱发甲亢:脾气大,会改变下丘脑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引起甲状腺激素大量分泌。

三、如何赶走“坏情绪”?

人在气愤的状态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同时对身体造成看不见的伤害。有什么方法可以在情绪波动时,及时转变吗?

1.自我监测:观察自己身体反应,是否感觉到心跳加速、手抖头晕,肌肉紧绷,在暴怒前,试着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分钟。

2.转移注意力:听一些缓节奏的音乐,看一些开心的小视频,转移坏情绪。也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大汗,或是用击沙袋的方式平复。

3.与朋友沟通:借助人际的力量,更跟朋友、家人吐槽,抒发内心的不快。

4.出去跑跑:愤怒时,可以快走或者跑步,出出汗,让自己进行一些愉快的活动。

5.学会自我关怀:很多愤怒背后都是脆弱的自我保护方式,只想着如果攻击,让自己看着强大。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重新审视自己,正视自己脆弱的一面。

好情绪也是最好的养生,人生在世,要计较的事情何止一二,聪明可贵,难得糊涂,气坏了自己的身体,最终也还是要自己买单,悔不晚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