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人体在未进食的时候,机体的基础代谢状态平稳,空腹检查能够反映出血液的真实情况。用餐后数小时内,人体血清的脂质和脂蛋白的成分和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如果进食脂类食物,血液就可出现乳糜微粒,甘油三酯含量也明显增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液中脂蛋白脂酶还未及时对脂类彻底水解。
这时抽出的血液的浑浊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是空腹时的数倍至数十倍,并可持续6~8小时。
除乳糜微粒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外,其他脂质和脂蛋白成分也有变化,12小时后才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空腹的基础水平。
所以,餐后抽出的血数据不准确。
——如果食入米饭、馒头、糕点等碳水化合物,也可引起脂类和脂蛋白含量的变化,但变化没有甘油三酯明显。
为了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必须在抽血前保持空腹12小时以上。
人体血管的长度可达26万多公里,是赤道长度的7倍;24小时血液流动的长度10万多公里,相当于长江黄河一年流动的长度。任何一小段血管堵塞都会造成人体致残或致命的严重后果、
血管里的垃圾都有哪些?
堵塞血管主要有尿素氮和血脂两种物质,尿素氮一种蛋白质代谢产物,是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再有就是血脂,血中所含脂类统称血脂。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血脂增高的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高脂血症?
1.肥胖:肥胖中腹部肥胖的人群特别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又称向心性肥胖、上半身肥胖、苹果型肥胖、男性样肥胖。向心性肥胖患者体形最粗的部位在腹部,而腰围通常比臀围大,是成人(特别是女性)肥胖症时常见的临床表现。调查发现,腰围大于臀围的向心性肥胖病人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其并发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大约是均匀性肥胖患者的2-3倍,并且腰围越粗,风险就越大。
2.老人:继发性高脂血症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増高,人体代谢减慢,相关酶活性下降引起血脂增高。一般血脂增高多在20岁之后发病,多数人无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
3.绝经妇女: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很容易出现紊乱,这可能与绝经期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水平降低有关,因为雌激素可使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所以,妇女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比绝经前明显升高。
4.长期吸烟的人: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会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并与每日吸烟量呈正比。
5.缺乏运动的人:活动减少则能量消耗减少,饮食摄取的能量就会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引起血脂增高。
6.酗酒的人:长时间吸烟酗酒的人,会导致甘油三酯在体内持续升高,从而诱发高脂血症。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因此,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
7.患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一般称为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是孪生兄弟,由于两者合并症的病人及常见。这三个方面都有可能是受饮食、锻炼、烟酒等因素的影响,高盐高糖饮食者也更喜欢高脂饮食。在这些因素中,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高脂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缺乏时,一些人在体内堆积了一些脂蛋白,在体内积聚,一些人发现,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使血浆脂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糖化,影响其代谢和功能;而高血压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有助于防治高脂血症。通常胖人血脂高,但瘦人血脂也不一定就正常,糖尿病患者往往血脂增高,同时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体型往往也比较瘦。这和体内血脂的吸收、合成与转化是否异常有关。
如何预防血脂升高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还是那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就是控制饮食,饮食中的热量过多会引起血脂升高,所以要限制热能的来源。
还要减少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同时多吃水果和蔬菜,蔬菜和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纤维素、极少量的甘油、脂肪酸,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含量。
再有就是迈开腿,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只要饮食中把握“五低”——低热量、低总脂肪量、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低食盐量,生活中注意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就可以有效抑制血脂升高。
前一篇: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更易患冠心病
后一篇:左右手臂血压不一样,以哪个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