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脏病高血压睡眠高血脂健康 |
分类: 养生保健 |
据Medicalxpress网站报道,近期《欧洲心脏杂志》一项研究指出,人体有“入睡黄金时间”,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的人较其他时间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病风险小。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David
Plans博士介绍,人体存在生物钟机制,遵循昼夜节律有助于调节生理和心理功能状态。过早或过晚入睡有可能扰乱生物钟,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病存在联系,但入睡时间是否存在影响,研究还不充分。
为此,研究人员调取了2006~2010年英国生物银行共8.8万人的睡眠数据,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1岁,通过腕式穿戴设备收集睡眠相关数据。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收集心血管病发病状况,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数据显示,在5.7年的随访中共有3172人(3.6%)出现上述心血管病,其中半夜或更晚入睡的人发病率最高,而10点至11点入睡的人发病率最低。晚上11点至12点入睡风险较10点入睡组增加12%,12点以后入睡的人风险增加了25%,而10点以前入睡风险同样增加了24%。女性入睡时间晚与心血管病发作的关联比男性更强。
Plans说,人体生物钟存在“入睡黄金时间”,偏离这个时间点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最危险的入睡时间段是半夜之后,因为这个入睡时间的人往往不会被晨间自然光唤醒,而自然光可以有效重置生物钟。另外,女性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联性原因还不清楚,也许是内分泌系统对昼夜节律紊乱反应存在性别差异。
本项研究虽无法明确证明生物钟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因果关系,但入睡时间已独立于其他风险因素和睡眠时长,成为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因素之一。如果这项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的证实,那么调整睡眠时间可以成为一种低成本的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公共卫生措施。
阅读延伸
7种日常保养心脏的小方法
美国心脏协会近日推荐心脏病高危患者采用七种简单的方法来保持心脏健康。
1.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能促进心脏和大脑健康,延长寿命。即使是在疫情期间,高危患者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血压值,确保读数准确。
2.控制血糖
糖尿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和中风,控制血糖对心脏健康有益。在家监测血糖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用血糖仪就可以。
3.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高也会影响心脏健康,血液测试能显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不同类型的这种蜡状脂肪物质的水平。医生可以使用这个结果,并结合其他测试结果,对高危患者的心脏病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高危患者可以定期到医院做这项检测。
4.控制体重指数(BMI)或腰围
它们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研究表明,对于预测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来说,“腰臀比”比体重指数更为准确,特别是对于女性。控制体重可以促进心脏健康。
5.保证睡眠数量和质量
美国睡眠医学会称,成年人每晚至少需要七个小时的睡眠,但睡得太多与睡得太少一样有害。美国疾控中心近期进行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6小时或超过9小时会导致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记录睡眠情况并不复杂,用手环或者一些记录设备,还可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6.每周锻炼150分钟
成年人每周至少要做2.5小时中高强度的锻炼,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慢跑、游泳、骑车、爬山、远足和力量训练等。需要注意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锻炼强度。这样可以促进心脏健康。
7.饮食要均衡
成年人每天要食用营养丰富和均衡的饮食,保证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足够摄入量,以促进心脏健康。
前一篇:硬化的血管是否还能“软回去”?
后一篇:哪些因素会导致高血压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