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血压中风脑卒中高血脂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一提到中风,许多人就会色变,因为它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太深,对家庭的折磨太重,对社会的影响太大。患中风的病人除了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甚至常年卧床要人伺候,还要面临再次中风及死亡的风险。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中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死亡率。有效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急性中风的死亡率,但致残率却很高。因此只有积极预防中风,才能更有效地降低中风所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那么哪些因素与中风的发生最有关呢?
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导致中风最重要的根源。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收缩压(高压)每增高10mmHg,出血性中风的发病危险增加54%,梗塞性中风的发病危险增加47%;舒张压(低压)每增高5mmHg,发生中风的危险增加46%。对单纯高压增高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血压控制,可使中风的发生率降低36%。因此积极进行降压治疗,特别是持之以恒地达标(血压<140/90mmHg)治疗,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非常重要。
哪些人容易发生中风呢?
肥胖、长期吸烟、有高血压病而又不积极治疗的人最易发生中风。这些人血管的弹性差、阻力高,血液黏滞性大,动脉硬化的程度重。血压增高时,脑血管内压力增加既容易使血管破裂出血,还容易使血管阻塞而出现脑梗塞。高血压患者如能积极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就不会对脑血管造成过高的压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可以减轻。因此,应特别重视中风前对高血压积极有效的控制。
前一篇:出现这些症状警惕眼睛中风
后一篇:女性冠心病的危险特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