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了中风,心电监测时间越长,发现房颤越多!

(2021-06-09 11:46:12)
标签:

心脏病

高血压

心房纤颤

心电检测

健康

分类: 心血管病
得了中风,心电监测时间越长,发现房颤越多!

近日,JAMA发表的两项随机试验均表明,卒中患者通过植入式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可检测出更多的房颤。

STROKE-AF研究表明,在大血管或小血管疾病所致的卒中患者中,使用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在12个月内发现更多的房颤发作。

PER DIEM研究同样表明,在没有房颤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长达12个月的心电监测,与30天的体外短期监测相比,发现的房颤患者显著增加。

同期述评中指出,这两项研究提示,10例卒中患者应用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监测1年就能发现一例房颤患者。

本刊之前一项研究也表明,在普通心电图、Holter 等常规检测手段未能检查房颤的原因不明脑卒中患者中,植入式心脏监测设备的房颤检出率为21.7%。

STROKE-AF研究纳入了10天内发生大血管或小血管疾病所致卒中的496例患者,这与通常考虑用于房颤监测的隐源性卒中患者群体不同。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使用 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进行12个月以上的监测(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组)或短期外部心电监测(对照组)。

随访12个月,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组房颤检出率为12.1%,而对照组为1.8%。

在最初30天的随访中,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组仅检测到2.6%的房颤发作,这表明30天的短期监测将错过12个月时检测到的房颤发作的78%。

研究者指出,目前不仅仅限于对隐源性卒中患者进行长期心电监护。大血管或小血管疾病引起的卒中通常被认为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但许多复发性卒中的发病机制与最初的卒中并不相同。因此,大血管或小血管疾病导致的卒中患者仍然有房颤相关卒中的风险。

卒中房颤研究中的事后分析显示,房颤常持续超过1小时。

PER DIEM研究纳入了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66%原因不明)300例,但不知有房颤,他们被随机分配接受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或30天的体外短期心电监测,在30天、6个月,12个月时随访。

结果显示,12个月时,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组中15.3%发生亚临床房颤(≥2分钟),而在30天短期监测中,这一比例为4.7%(风险比为3.29)。

在监测的前30天,两组的房颤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超过30天,继续使用植入式心脏监测设备不断发现有房颤。

研究者表示,在没有证实存在房颤的情况下,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长期心电监护是否会降低卒中发生率以及效价比如何仍有待证实。

在这项研究中,年龄是检测房颤的最强预测因素。在80岁以上最近卒中的人中,估计房颤发生率接近50%。

研究者指出,需要进行研究以明确针对卒中患者进行经验性抗凝治疗,比广泛性应用植入式心脏监测设备筛查房颤是否更具成本效益。

同期述评指出,亚临床房颤的定义需要一致的标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房颤相关卒中发病率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积累最佳抗凝治疗的证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