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卒中不宜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标签:
高血压脑卒中腔隙性脑梗塞氯吡格雷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在多中心皮层下小卒中二级预防(SPS3)试验中,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提高出血和死亡率,却不能提供补偿性的益处。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特定的缺血性卒中亚型患者(房颤相关除外)中的疗效尚缺乏严格的评估。
多中心皮层下小卒中二级预防试验中的抗血小板臂被设计用于比较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特定的腔隙卒中患者的疗效,这些患者为固有小血管疾病引起的小的皮层下梗死患者。
多中心皮层下小卒中试验的合格受试者为年龄≥30岁的最近发生有症状腔隙性卒中(定义为有典型临床症状和相关的MRI结果)的患者。符合条件的中风发作后约两个月(中位时间),302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325mg/天)联合氯吡格雷组(75mg/天)或者安慰剂组。研究者随访病人平均3.4年,由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治疗无效并有证据显示有害,该试验提前10个月终止。
缺血性卒中或颅内出血的主要复合终点在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单药组的年发生率分别为2.5%和2.7%,差异不显著。腔隙性卒中是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最常见类型(71%),在两组中发生发生率基本相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显著增加大出血[风险比(HR)为1.97]和死亡风险(HR为1.52)。
阅读延伸
脑梗死双抗治疗原则
导读:
脑梗死双抗指南,有三种情况需要进行双抗治疗,临床上常给予双抗的药物是阿司匹林100mg/d加用氯吡格雷75mg/d。第一种情况是发病在24小时之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不是由于心源性引起的,同时行abcd2评分大于4分,考虑此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高复发风险,因此需双抗治疗;第二种情况是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同时nihss评分小于等于3分;第三种情况就是发病30天内的,且存在有一定临床症状的,行相关检查显示颅内的动脉狭窄大于70%以上的脑梗死,需予以双抗治疗。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予以双抗治疗21天,第三种情况予以双抗治疗90天。
脑梗死双抗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特别重要的,脑梗死是一种特别复杂的疾病,需要利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采取对症施治,脑梗死分为很多的类型。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脑血栓,脑栓塞以及大脑性的疾病类型都比较多。
我们在认识脑梗死治疗原则的过程中,对于发病率要考虑清楚,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以及血液动力学等都要分析清楚。形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很重要,脑梗死发病率为100万人中的百分之60%到80%左右,我们在诊断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情况来认识这些问题,脑梗死主要是根据发病的时间,临床表现,病因以及病理性分析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全身性状态以及个体化的治疗过程都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在认识脑梗死的相关情况时,需要根据双抗治疗的情况来确定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诊断的多个状态来认识这些问题,多数在静态的情况下起病急,一般属于心源性脑梗塞,这种病症为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左右,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正确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通过脑梗死的大小,主要为局部神经性缺损的体征和症状,比如偏瘫,感觉身体障碍以及失调等多个现象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头痛,呕吐,昏迷等现象是最为明显的,我们再考虑和分析的过程中要有确切的方法,只有利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认识清楚这些问题。
脑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通过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阿司匹林的治疗药物才能考虑清楚疾病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是特殊治疗以及急性病发发作期的了解过程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于分析的标准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