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2017年发布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建议,血压≥130/80即诊断为高血压,130-139/80-89为1级高血压。近日,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进行的研究发现,血压在130-139/80-89,即1级高血压
就显著增加动脉硬化进展风险。
研究显示,在考虑心血管风险因素后,与血压正常(<120/80)人群相比,血压在130-139/80-89者增加148%的动脉硬化进展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相关性在40~59岁人群更为显著,会增加3倍的动脉硬化风险,而对≥60
人群则增加47%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随着血压的升高,进展为动脉硬化的比例也升高,血压正常、血压升高(1
20~129/<80)、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1
40/90)人群进展为动脉硬化的比例分别为4.15%、9.47%、11.19%和23.01%。其中,与收缩压<120的人相比,收缩压130~139动脉硬化进展风险增加103%。而且,收缩压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较舒张压明显,且独立于舒张压水平。
此外,该研究还显示,血压正常人群血压升高,其动脉硬化进展风险也明显增加。比如一个血压<130/80的人,随访期间血压升高达到1级高血压水平,则其动脉硬化进展风险则增加5
.91倍;如果达到2级高血压水平,则风险增加6 .40倍。
如果2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未加以控制,则其动脉硬化风险更是增加
11倍。但是研究者发现,全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不足2级高血压人数的一半。
这项研究在2010~2015年共纳入了4595位≥40岁无心血管疾病参与者,中位随访4.3年。其中,699人血压正常,528人血压升高,1099人罹患1级高血压,2269人罹患二级高血压;1008人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动脉硬化进展定义为基线时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正常,但随访期间增加。其间,共有724人发生动脉硬化。
阅读延伸
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
动脉硬化是人体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长期动脉硬化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前一篇:中年男人频繁3种疼痛或是血管阻塞
后一篇:心脏为何会变大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