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金朝
叶金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4,758
  • 关注人气:34,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被找到了

(2023-05-29 18:54:32)
标签:

高血脂

清道夫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健康

分类: 健康新知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被找到了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多的疾病,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400万,占总死亡受人构成的40%以上,而且每年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农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要高于城市水平。

一直以来,人们的广泛认知是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发病机制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最近有新研究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和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有关,其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栓形成、血管壁慢性炎症、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障碍等。目前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脂质水平过高从而渗透血管内膜,导致脂质沉积而形成斑块。

在高脂血症的情况下,血液中及血管内膜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被运输到内皮下间隙氧化修饰,形成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LDL被氧化后,内皮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且渗透性增高,导致脂质沉积在内膜。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进入动脉壁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硬化的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最近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种名为SR-B1(B 类型清道夫受体)的蛋白质与LDL颗粒结合,胞质分裂作用因子4(DOCK4)的蛋白质会与SR-B1结合,使LDL到达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

SR-B1可能通过与吸烟、糖尿病、饮食、缺乏身体活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如果从此入手,有望研究出预防LDL胆固醇进入动脉的药物,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SR-B1是什么?

B 类型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1) 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呈马蹄形结构的糖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富含糖脂和胆固醇的小窝,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对SR-B1 介导的脂类转移,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能十分重要。这是一个潜在的靶点,目前也是很多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总之,目前的研究表明,SR-B1在炎症反应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针对 SR-B1 的药物研究也将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新的前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