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优质蛋白质鸡蛋禽肉红肉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导读: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在经历过一场疫情之后,人们对于健康身体的追求也变得更加迫切了。
过去一些研究认为,高蛋白饮食能够帮助人们减少脂肪、保持健康[1]。但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好蛋白”,有些动物蛋白吃多了不仅不能促进健康,反而会增加疾病风险。
要弄清各种蛋白对人体的影响,就必须有样本量足够大、随访时间足够长的饮食研究作为支持,难度系数相当高。
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在经历过一场疫情之后,人们对于健康身体的追求也变得更加迫切了。
过去一些研究认为,高蛋白饮食能够帮助人们减少脂肪、保持健康。但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好蛋白”,有些动物蛋白吃多了不仅不能促进健康,反而会增加疾病风险。
要弄清各种蛋白对人体的影响,就必须有样本量足够大、随访时间足够长的饮食研究作为支持,难度系数相当高。
不过近期,德黑兰大学科研中心的研究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带来了好消息。
1.蛋白大不同,植物蛋白更健康!
德黑兰大学的研究于今年5月发表于BMJ
德黑兰大学科研中心的研究于今年5月发表于BMJ。这项研究对32项蛋白质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其中31项进行了荟萃分析。
结果显示,总蛋白摄入量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趋势,但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死亡、癌症相关死亡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进一步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剂量反应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增加总体蛋白摄入有利于健康,但如果每天增加3%的植物蛋白能够有效降低5%的全因死亡风险,而这一点在动物蛋白中并没有观察到。
研究人员由此表示:目前的研究证据支持植物蛋白对人体健康有利。
2.我当然知道植物更好,但具体咋吃?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于7月13日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IF:18.652)
这项纳入了41万余人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
增加植物蛋白摄入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不受年龄、性别限制;
将饮食中3%的动物蛋白替换成植物蛋白,可减低10%的全因死亡风险,其它各项疾病风险也有显著降低。
原来换换食材就能降低死亡风险?具体怎么换呢?往下看!
· 最该换掉的居然是鸡蛋!
万万没想到,让人爱不释手地优质蛋白来源——鸡蛋,竟然是第一个要被换下场的!
通过将3%鸡蛋来源的蛋白质换成植物来源蛋白,能够将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6%和28%,是所有亚组中降低死亡风险最多的一组。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卒中风险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替换鸡蛋后,各类死亡风险下降最快
· 换掉红肉后效果也不错!
同样将3%红肉来源的蛋白换成植物蛋白后,男性和女性参与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12%和18%。
替换红肉后,各类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 乳制品也应该拥有姓名!
动物来源蛋白质并不只有肉类和鸡蛋,富含蛋白的乳制品也是日常摄入动物蛋白的重要途径。在使用植物蛋白替换掉3%的乳制品蛋白后,男性和女性参与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11%和12%。
替换乳制品后,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在这项研究中,用植物蛋白替换3%的白肉仅降低了2%的全因死亡风险,且没有带来统计学意义上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降低。
3.总结来了,这样吃蛋白质,你最长命!
虽然这项大样本研究给植物蛋白撑住了腰,但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保持两种来源蛋白质的平衡摄入才是硬道理。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的成年人应保证1~2
g/kg/天的蛋白摄入量,且动物性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应占总的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30%~50%。
因而目前推荐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以及动物内脏等)40~75 g,水产类40~75
g,蛋类40~50 g,奶制品300 g,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 g,坚果类10 g。
如果你吃的比上面的推荐剂量还多,那就按照3%换算方案换掉其中一部分动物蛋白吧!
前一篇:心脏不健康会影响哪些器官?
后一篇:不容忽视的脑小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