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颈动脉易损斑块提示心脏病风险高

(2020-07-22 05:57:09)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冠心病

易损板块

健康

分类: 心血管病
颈动脉易损斑块提示心脏病风险高
动脉粥样硬化常不会“厚此薄彼”,在多血管床都可发生。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相似、易损性相似,颈动脉斑块能否同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等指出,通过颈动脉壁厚度、斑块负荷及组成允许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脉事件发生,但尚有争议。

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相比,斑块负荷在预测首次冠脉疾病事件中更有优势。

首先,斑块的发生与进展及cIMT的增加有很多相同的风险因素。

其次,cIMT的改变反映了一个代偿过程,是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生理反应,而颈动脉斑块形成反映了血管壁病理性改变。

再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的进展比cIMT 快。

不过颈动脉超声的主要研究已经使用cIMT做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但是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斑块组成在冠脉事件中,尤其是易损斑块在ACS 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有研究发现,斑块脂质成分与纤维成分的比例与冠脉疾病事件有关。

斑块内脂质含量高以及薄或破裂的纤维帽属于高风险斑块,又称易损斑块,而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冠脉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同时,研究表明斑块的易损性取决于其组成,而不是厚度和负荷。而且颈动脉低回声也可以预测二次冠脉事件。

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6 个月期间,随着颈动脉斑块低回声恶化,冠脉罪犯病变斑块体积增加。甚至还有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出现本身就与二次冠脉事件相关。

冠脉介入影像学检查发展迅速,尤其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其能够明确

易损斑块,即高脂质含量、薄纤维帽。

于波等总结,如果颈动脉斑块能够同步评价冠脉斑块特征,冠脉事件的诊治也将迈出一大步。然而,相关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阅读延伸

易损斑块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易损性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已达成共识,包括大的非均一性坏死脂质核心(>斑块体积的40%)、纤维帽较薄、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和斑块表面不规则,血管正向重构、斑块内出血、血流严重紊乱、溃疡和异常斑块运动则诱发和加重了斑块的不稳定性。
2003年发表的一份国际共识提出了易损斑块的定义,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
主要标准
①活动性炎症(单核或巨噬细胞有时伴T淋巴细胞浸润);
②薄纤维帽(厚度<65μm)伴大的脂核(脂质成分>40%);
③内皮细胞剥脱伴表面有血小板聚集;
④有裂隙或受损伤的斑块;
⑤严重狭窄>90%。
次要标准:
①表面钙化性结节;
②黄色反光;
③斑块内出血;
④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⑤扩张性(正性)重塑。
主要标准中一项或多项并存可以认为患者发生临床事件的危险性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