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房纤颤冠心病运动脑卒中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导读: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有房颤的人如果运动量达标,可降45%的死亡风险。而且,心肺功能越好,获益越大!
心肺功能可用心肺适能来表示,是指个人的肺与心脏,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有房颤的人如果运动量达标,可降45%的死亡风险。而且,心肺功能越好,获益越大!
心肺功能可用心肺适能来表示,是指个人的肺与心脏,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心肺适能好的人,运动持续较久、且不致于很快疲倦。心肺适能较差的人,容易疲劳,精神萎靡不振。
研究还发现,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与不活动的房颤患者相比,体力活动达标的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6%。
而且心肺适能每增加一个代谢当量,其全因死亡率降低12%。 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5%。
房颤患者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否获益显著?研究者指出,总的来说,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获益稍高于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者。
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周运动>150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患者较不活动者风险降低30%,较中等强度运动者风险降低50%。
该研究发现,与无房颤的一般人群相比,不活动的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及卒中风险均较高。
研究对2006-2008年1117例房颤患者进行了随访,直到2015年11月随访结束。
研究者根据体力活动的一般建议将参与者分为三组:(1) 不活动,即无体力活动或每周少于一次;(2)
运动不足,即每周低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低于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3)达标或者超标:即≥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
研究者还对三类体力活动时间(每周<75、75~149和≥150分钟)进行了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分层分析。
阅读延伸
房颤患者日常应注意哪些事项?
心房颤动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很多房颤患者并没有特别严重的临床症状,但一旦患有房颤,则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反复发作、心衰、体循环栓塞等风险。患了房颤的人群平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1.健康饮食习惯:首先健康的饮食习惯指:以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多蔬菜水果等清谈低热量膳食为主。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浓茶、可乐、咖啡等。
2.控制健康体重
控制适当的体重: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下,将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
3.适当体育锻炼: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利于预防房颤,所谓规律适当的运动是指:每周约5次、每次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有益健康。快走、慢跑都是比较不错的锻炼方式。
4.严格戒烟戒酒:有研究显示吸烟不仅仅是冠心病和肺部疾患的明确危险因素,更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是从不吸烟患者的2倍,戒烟可以使房颤发病风险限制降低。饮酒也可以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因此戒烟、戒酒对房颤的预防非常重要。
5.保持平和心态:保持平和心态和开朗心情对预防房颤也是很重要的。过度紧张以及长时间的焦虑抑郁均会导致或者诱发心律失常。
6.控制危险因素:引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众多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脏瓣膜病、糖尿病,高龄等等。对于可控因素,要积极控制,例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心衰等合并症。积极药物治疗,防止疾病复发及恶化。
7.定期体格检查:定期做体检,尤其是做心电图检查,经常检查自己的脉搏和心率,随时掌握自身心率及节律变化,以便很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尽量做到防病于未然。
后一篇:五种简单方法降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