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心梗患者一年后左室重构,心衰风险增加

标签:
心肌梗死冠心病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健康 |
分类: 健康新知 |

JACC子刊研究称,半数心梗患者一年后左室重构,心衰风险增加
导读:JACC子刊发表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普及和药物治疗不断优化的当今,近一半的STEMI患者在心梗后1年出现左心室重构。
左室重构对长期生存率无影响,但会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率。
研究者指出,STEMI后的左室重构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目前的很多相关的重要研究大多是在溶栓治疗的时代进行的,而在目前的PCI和最佳药物治疗的时代,对左室重构的长期预后影响还尚缺乏研究。
JACC子刊发表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普及和药物治疗不断优化的当今,近一半的STEMI患者在心梗后1年出现左心室重构。
左室重构对长期生存率无影响,但会增加因心力衰竭住院率。
研究者指出,STEMI后的左室重构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有关。目前的很多相关的重要研究大多是在溶栓治疗的时代进行的,而在目前的PCI和最佳药物治疗的时代,对左室重构的长期预后影响还尚缺乏研究。
研究发现,953例(48%)在12个月时出现了重构。中位随访94个月后,225例(11%)患者死亡。
进一步分析显示,发生重构者和无重构者的生存率无差异,然而,左心室重构者比非重构者更容易因心力衰竭入院。
该研究纳入了1995例STEMI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77%为男性。
研究者分析了基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左室重构定义为梗死后3、6或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20%。
阅读延伸
左室重构的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10年来ACEI用于AMI后的临床研究很多,国际上完成9个大规模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个试验都在1000例以上,大体分为两大类,即早期和晚期应用,早期应用指AMI起病后24
h内开始使用ACEI,而晚期应用指起病3天后用药。早期应用的试验ISIS-4,GISSI-3,CCSCOSENSUS,SMILE除CCS为梗死后36
h用药外,其余均为起病24 h
内用药,持续4-6周。晚期应用的试验有SAVE,AIRE,TRACE,SOLVD等,除SOLVD于心梗后30天外,另3个试验都为梗死后3-16天的病人,持续用药1-4年。
从以上试验已显示,ACEI能有效防治左心室扩大和重构,防止心力衰竭发生,显著改善AMI患者的预后,从而经历10年验证,已被公认为ACEI是AMI后防治左心室重构和心衰的首选用药。因此,对所有透壁AMI患者,只要无禁忌症,都应及早给ACEI,特别是AMI后左心室重构的高危患者,如前壁AMI,原有室壁节段动动异常,左心室功能低下和心衰的患者应长期服用。ACEI防治AMI左心室重构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是抑制循环和局部组织中RAS活性,阻断AngII生成和作用,纠正了促使左室重构的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异常的结果,ACEI的副作用除低血压外还有咳嗽。
2.β受体阻滞剂
Yusuf等1990年报道在溶栓时代之前汇总分析28项随机试验包括27000例以上的病人,比较β受体阻滞剂与安慰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第一周死亡率下降13死亡、非死亡性再梗塞及非致死性心脏停搏的复合终点下降16,最大效益在48
h之内可获得。得益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降低血压及心率因而减少心肌氧需量及梗塞范围也减少心率失常及心脏破裂的发生率。尤其是第三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尔(carvedilol)兼有α受体阻滞和抗氧化作用,能显著降低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增加LVEF;还能降低左心室内径及容积,有效防止左心室进行性扩大,Eichhorn报道,β受体阻滞剂与ACEI联合应用,使心功能、运动耐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改善,表明β受体阻滞剂与ACEI对心衰时的心脏功能改善,既有独立的积极影响又有相互协同作用。
3.硝酸酯类
硝酸酯制剂作为血管扩张剂,既能抗心肌缺血、止痛、缩小梗塞面积,又能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达40),改善AMI的血液动力学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已成为治疗AMI的基本药物;而且可减轻心脏负荷,也有防治AMI的左心室重构作用。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
包括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等在受体AT1水平阻断来自不同途径的AngII的作用,能完全阻断RAA系统活性,可防治AMI的左心室重构。目前已明确所有AngII的作用由AT1受体介导,而AT2受体仅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衰、AMI后修复期表达增加。有的作者报道AT1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防治AMI的左心室重构,且与依那普利疗效相似,但无咳嗽的副作用,耐受性较好。
总之,预防心肌梗塞后LVRM,降低左室扩张的程度,对于降低心梗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防心肌梗塞后LVRM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减少心肌梗塞范围
心肌梗塞后梗塞区域的膨胀与心肌梗塞范围呈正比。因此心梗早期,一切有助于减少心肌氧耗,增加心肌氧供的治疗措施如:急诊PTCA、溶栓疗法、β受体阻滞剂等,均有助于抢救濒危心肌,减少心梗范围,从而对防治左室重构有利。
促进心肌梗塞愈合
在心肌梗塞早期,应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因此类药物有抑制梗塞愈合作用。有实验观察到布洛芬和消炎痛,应用后梗塞区域节段长度较对照组长,而室壁厚度较对照组薄,随访结果表明。这些病人以后室壁瘤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趣的是,阿斯匹林不影响疤痕愈合,因此可在心肌梗塞早期作为抗炎药物使用。
降低心肌张力
在心梗早期,降低心肌张力,可减少心肌梗塞并发症和死亡率。目前对降低心肌张力研究较多,并认为有确切作用的药物是ACEI和硝酸酯类药物。ACEI不仅可降低动脉压力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尚有减弱左室失代偿时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促进钠水排泄,可同时降低前后负荷,保护心室功能,减少并发症。硝酸酯类药物特别在静脉应用时,可抢救存活心肌,减少梗塞范围,限制心梗后LVRM。
前一篇:高脂肪饮食破坏线粒体致体重增加
后一篇:春节期间需谨防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