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二甲双胍有助逆转左室肥厚
(2023-03-20 19:51:58)
标签:
二甲双胍糖尿病左心室肥厚高血压健康 |
分类: 临床用药 |
导读:左心室肥厚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而1/3的冠心病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厚。 近期一项名叫“MET-REMODEL”的研究则显示,老药二甲双胍有“回春妙手”,有助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逆转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而1/3的冠心病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厚。
近期一项名叫“MET-REMODEL”的研究则显示,老药二甲双胍有“回春妙手”,有助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逆转左心室肥厚。
这项研究共纳入68例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或)糖尿病前期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接受二甲双胍缓释剂(2000
mg/d)或者安慰剂治疗1年。
研究显示,符合方案人群和改良意向治疗分析结果均显示,接受而二甲双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均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
其中改良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者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平均绝对值减少了1.37
g/m1.7,左心室重量平均值绝对值减少了4.4 g。
符合方案人群和改良意向治疗分析结果还“齐刷刷”地显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体重、皮下脂肪组织、诊室收缩压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浓度均较安慰剂明显降低。
不过,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NTproBNP、可溶性ST2、白介素-6与安慰剂组无差异。
为什么二甲双胍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研究者认为,二甲双胍的降压、减重作用、减轻氧化应激等均介导了左心室的肥厚。
在当前这项研究中,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压平均降低了4.6 mmHg,体重平均减轻了4
kg,皮下脂肪组织减少了8.8%。
其他可能的机制还包括,激活AMPK途径、增加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限制纤维化、减少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沉积以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
前一篇:要谨“肾”这个病来得静悄悄
后一篇:易被忽视的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