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3月23日电,老年人骨折后不易恢复。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最新发现,阻碍老年人骨骼愈合的并非年龄本身,而是炎症。因此,在骨科手术前几周使用抗炎药可能有利于骨骼恢复。
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项研究说,随着年龄增加,人们骨骼中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显著减弱,这削弱了干细胞协助形成新骨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探究背后的机制,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进行了小鼠实验并观察到,一种名为NFkB的蛋白质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时,可激活多个促炎基因,从而导致骨骼干细胞增殖停止。
随后,研究人员又用阿司匹林中的抗炎成分水杨酸钠对衰老小鼠展开治疗,结果发现:蛋白质NFkB信号及与衰老有关的慢性炎症反应被抑制,骨骼干细胞的数量及其骨骼修复功能得到了增强。
但研究人员同时指出,骨折后产生的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骨骼恢复,因此骨折后不能立即使用抗炎药,若需要进行骨科手术,可在手术前几周使用抗炎药来增加干细胞数量,并在临手术前停用抗炎药,为骨骼正常愈合所需的急性炎症“让路”。
注释:
抗炎药是用于治疗组织受到损伤后所发生的反应炎症的药物。抗炎药有两大类: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医疗实践中所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