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人生本身起起落落,心脏犯病的可能性在不同的时间也是高高低低,不尽相同。
如果您能明智地预见到心脏病发作的高危时刻,提前做好预案,就有可能化险为夷。那么,哪些时候需要提高警惕呢?
一周之中黑色星期一
有研究证实,星期一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周二到周五每天高11%。
心脏病发作风险与压力相关,而在突然从休息回到工作的周一,最容易点燃人们的焦虑感,从而带来一些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增加心肌梗死、血压升高的风险。
应对预案
“日子再忙,不要心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在周五提前安排好周一的日程,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可以让您工作健康双获益。
另外,周末也不要过于放飞自己,休养生息,迎接周一。
一天之中清晨
美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上午6~9点为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高峰时间。
一天中其他时间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大致相似,而高峰期间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至少比一天内其他时间的平均危险性高70%。
这是因为清晨是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会使血压上升、血管收缩,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血液粘滞度高,容易发生各种栓塞。
应对预案
晨起先喝水,
莫要猛起床,
锻炼要因人,
按需服药方,
早餐要吃好,
心情宜晴朗。
一年之中难耐严寒酷暑
酷暑时节,心脏并不好过:《大热天,易伤心!》
只想抱着冰块不放……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复发的概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2-3倍。
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时,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身体会做出血管收缩、血压增高的反应,心脏负荷也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
并且,天冷时人们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病的病情。
再加上冬天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吃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新鲜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相对不足,吃吃喝喝的聚会增多,蹦蹦跳跳的户外活动减少,都会给心脏雪上加霜。
应对预案
任凭四季变换,
饮食低油低盐,
保证体力锻炼,
及时避暑保暖,
避免情绪波澜,
心脏平平安安~
尤其还要注意一些,
身边小事,
狼吞虎咽、用力排便、情绪不安、剧烈锻炼,
这些猝死诱因,就别再犯了!概括起来,就是“别着急,慢慢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