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水肿的王爹爹,动则气喘,不能平卧,半年来只能在躺椅上躺着睡眠,终于在安康医院医务人员精心医护之下,解除了痛苦。病人感到惊讶!终于遇到好医生。
家住汉南纱帽的汪爹爹,72岁。因反复喘气、不能平卧,全身水肿6月,加重20余天,门诊以心力衰竭收住院。
半年前,在一次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患有“慢阻肺、心脏跳动过快的心脏病”,2月下旬在某大医院接受治疗,意想不到的是医生说身体缺氧,上呼吸机,住进ICU病房。
汪爹爹身体一向健康,很少看病,吃药,的确受不了如此约束之苦,住了近10天,病情越来越重。
汪爹爹跟老伴说:“我要坚决要出院,不然可能会死在这里!”
汪爹爹拖着沉重的双腿,动则喘气,腊月二十九终于回家过春节了。
以后,不论天寒地冻,还是瞌睡连连,日以继夜以躺椅为伴,没有上过床睡眠。
一个好生生的人也没有人想到会这样度过余生。
曾也去过另一家大医院治疗,经治医生说得也巧:“你的病,市里的医院治不了,我也没办法!我们这里没有利尿消肿的药物。”汪爹爹无语。
汪爹爹懂点中医基本知识,医生都没有办法,回家自己用茯苓泡水喝,祈求利尿消肿。
每天喝水几大碗,尿是多了点,但是20天来全身越来越肿,完全不能行动,动则喘气,不得不来到安康医院找专家治疗。
8月4日下午4时,病房来了一个病人,行动困难,张口呼吸,气喘吁吁,努力述说着发病过程。
医生检查发现,王爹爹病情严重,存在心房纤颤,中度心力衰竭,心源性哮喘。
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抢救。
经过吸氧、强心、利尿、平喘、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病情日渐好转,于8月15日心衰完全控制出院。
汪爹爹真挚之情,溢于言表。高非常感谢医护人员,见人就说安康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服务好。
汪爹爹出院时病情变化如下:呼吸平稳,无咳喘现象;能在床上平卧,夜间无呼吸困难;入院时体重92公斤,出院时80公斤,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原来动则气喘,现在走一公里路程无心慌气喘,食欲二便正常,生活自理。
出院医嘱:坚持服用强心、利尿、抗凝药物;少吃多餐,少食大荤油食物;避免受凉,过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专家点评
汪爹爹的病情并不复杂,一般医院的医生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治疗,为何半年来汪爹爹的病情发展到心力衰竭晚期,失去生活能力,命在垂危时才有医生出手救治?汪爹爹的病情得不到合理治疗,事出有因:
首先,不外乎是这样的病人风险大于收益,万一治疗期间出现意外,谁能承担责任?这恐怕是医生治疗重病人心有余悸的主要原因。以至于医生治病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保着能治就治,不能治就转的做法,是现今社会的通病。也不能完全责怪医院和医生,社会环境的确如此!
其次,治疗这样重的病人对医务人员技术,设备,医疗环境要求比较高,小型一级医院多数单位不具备救治危重病人的条件,必须转诊至大医院治疗。
第三,大的医院恐怕也是受制于医疗保险费用报销额度问题。像这样的病人必须住进重症救护室,并做全身检查,加上抢救设备,抢救药品等费用,医疗保险额度根本不够用,即便住院病人可平均费用,但是平均费用哪有结余的呢?超出部分医保部门不能支付,医院就是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乐意做呀!
第四,医务人员责任心的问题。像这样的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是一个高危职业,工作本来就很辛苦。遇到危重病人就要时时刻刻关心病人,为病人着想,惦记病人病情,这种忘我的工作恐怕家人都不会理解。
因此,医生需要得到病人的理解,社会的支持,并有一个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同时医生自身应具备技术精良、医者仁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