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包块会是因颌下腺炎

标签:
颌下腺炎颌下腺舌下腺腮腺医生日志 |
分类: 医生日志 |
病因
颌下腺炎常因导管结石堵塞引起,也可因其他导物如骨片、麦芒等进入导管所致。由导管进入的细菌性感染在临床也可见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颌下腺肿大,疼痛,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处。
1.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2.颌下区肿胀、疼痛。颌下腺肿大,压痛。
3.患侧舌下区红肿,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4.慢性者可有颌下区反复肿痛史,颌下腺肿大,质稍硬,轻压痛。
5.颌下腺导管口轻度红肿,有脓液或混浊液排出。
治疗
1.抗生素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3.重者可作手术摘除颌下腺;
4.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辅助为主;
5.重型病例以静脉用药,注意支持疗效和防止并发症;
6.慢性病例应采用病因治疗,抗生素,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7.累发病例应考虑外科切除。
预防措施
该病常与涎石并发,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口腔卫生,多饮磷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慢性颌下腺炎者,如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护理保健
涎石病是指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沉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90%发生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涎腺病主要症状是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吃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这是因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畅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断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症状愈重。发生于颌下腺时,可伴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侧耳部及耳内。由于涎腺不可能发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渐流出,在分泌减少后,涎腺又逐渐缩小,疼痛消失。涎腺还经常有慢性炎症表现,如腺体增大、变硬、有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导管内能压出少许脓液等。慢性涎腺炎急性发作,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涎石存在时间较长,可由于长期炎症的影响,使腺组织呈现退行性变,甚至纤维化,腺体变硬,导管变为硬性结节状索条,阻塞症状也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