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露祛秋暑3大食疗

(2015-09-12 08:24:11)
标签:

健康

白露养生

食疗

分类: 养生保健

白露祛秋暑3大食疗


    到了廿四节气的白露了,它是指地面水汽凝结为露,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如《内经》记载: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冷。白露是我国中原地区秋季到来的重要标志,此时日平均气温都已下降到22以下。然而在我们南方仍是漫漫长夏,且在这节气里还会出现气温在35以上的情况。其特点还是酷热的秋暑日,因而养生的汤水宜消暑清热、健脾祛湿为主。

  白露节气如何祛秋暑

  1.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2.不要急着贴秋膘

  说到立秋的风俗,不得不提贴秋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不过立秋前后的气温仍然较高,这时吃狗肉等热性食物来贴秋膘很容易上火,还是适合吃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偏凉的食物来润燥。

  润燥之余,还应注意清暑祛湿。这是因为立秋处于夏秋两季交替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秋燥当前,另一方身体内还可能积聚有夏季的暑湿。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腻、燥热的食物都要少吃。

  白露节气祛秋暑吃什么?推荐三款食疗

  1.山药粥

  [配方]山药50克,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洗净,加山药片,加水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即成。

  [功效] 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2.五彩蜜珠果

  [配料]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3.合掌瓜芡实薏米猪汤

  合掌瓜芡实薏米猪汤味道清润可口,具消暑热、健脾胃的功效,为男女老少皆宜,实为秋暑时合家靓汤。

  [材料]合掌瓜600克,芡实、薏米各45克、猪肉500克、生姜3片。

  合掌瓜又名佛手瓜,性温,味辛苦酸,原产墨西哥和印尼群岛,19世纪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长期的物种演变而成了形似人手或人拳的模样,因此称为佛手瓜。其瓜果芳香郁浓,果肉白色瓤瓣及种仁,甜如蜜饯,别具风味。它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中医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和中、疏肝止呕的作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传染性肝炎类及气管类咳嗽多痰者食用。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功能健脾、固肾、涩精。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功能健脾补肺,清热利温,《本草纲目》说它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猪肉为猪肉的上品,能补益滋阴、合而为汤,共奏清热、健脾、祛湿、消暑的功效。

  [烹制]合掌瓜去皮、洗净、切为厚块;芡实、薏米洗净,稍浸泡;猪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生油和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合掌瓜、芡实、薏米、猪肉可捞起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