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诱发心狂跳 差点断送婆婆命

标签:
健康心脏病室性早搏猝死 |
俗话说“气大伤身”,生气对身体有极大的危害,重则致死。近日,黄太婆生气后发生胸闷、心慌、呕吐,送至武汉市汉南区安康医院住院抢救转危为安。
2015年8月11日上午9时,家住汉南朱家山的63岁黄婆婆,为水费之事与邻居发生口角,不久发生胸闷、心慌、呕吐,服用“速效救心丸”无效,下午送武汉市汉南区安康医院抢救。叶主任接诊时发现,病人频繁呕吐,血压160/80mmHg,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听到频发早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诊断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立即住院抢救,口服美托洛尔和稳心颗粒,静脉注射丹红注射、能量合剂、补充门冬氨酸钾镁等对症及支持治疗,两小时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偶尔发生早搏。住院治疗5天,室性早搏得以完全控制出院。
生气如何引起心律失常
《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黄婆婆本来就有冠心病,时而发生心绞痛,与人口角生气导致胸闷、心慌、血压上升、频发室性早搏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交感神经兴奋为何对心脏有这么大的危害呢?专家指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出现病理性增高时,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引发的主要机制包括:①生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激活细心细胞钠-钾-ATP活性,促进钾细胞内流,进而出现低钾血症,甚至发生低钾风暴(室性心动过速及/或心室颤动),也就是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增高可降低心脏室颤的阈值;②交感神经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钙内流,使心肌细胞发生“钙超载”,进而加速心肌细胞的坏死,也能促发早后除极和迟后除极的发生;③引起心脏传导和不应期不均一性改变,进而引起室性折返性心律失常;④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冠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并能改变血小板的聚集性,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使心肌灌注降低;⑤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系统),能出现继发性有害作用。上述不良作用的叠加与组合将能触发、启动和维持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生气引起室性早搏的处理
1.
2.
3.
4.
专家建议: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药物治疗,并密切监视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室性早搏若需进行药物干预治疗,传统常用口服药物有美西律、心律平、胺碘酮、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是形成稳定细胞膜、打断折返、恢复窦律。以往抗心律失常主要选用西药为主,但西药均有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且易导致新发心律失常,故给临床医生选药带来较大困难和矛盾。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具有抑制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浦氏系统自律性,减慢传导,稳定细胞膜,提高致颤阈等作用。近年用于治疗高血压同时在控制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已被认可。中医认为室性早搏由气阴、气血亏虚,或瘀血阻滞,使心失所养,心脉不畅所致。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中药组成。党参补气为主,能扩张外周血管,离体蟾蜍心脏实验发现,党参水提液能抑制心脏搏动;黄精具辅助党参益气以生血、养阴之功,它含菸酸、洋地黄糖甙及皂甙等物质,能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及兴奋心肌的作用,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压亦有疗效;三七有化瘀止血定痛及兼补益之功,还有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氧耗等作用;甘松开瘀散滞、理气行血;琥珀宁心安神等。由此可见,稳心颗粒其组方共奏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之功。国内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房颤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效。此外,稳心颗粒的安全性较好,对血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影响,耐受性较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也未发现该药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小贴士
频发室性早搏的处理原则
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性猝死。
二、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三、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四、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①慢心律。②β受体阻滞剂。③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④普鲁卡因酰胺。⑤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五、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对各种早搏均有效。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六、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七、预防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