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心衰当支气管炎治

标签:
健康心力衰竭支气管炎 |
分类: 医生日志 |
病历摘要
家住黄石路的72岁的芦婆婆,咳嗽咳痰半月以支气管炎2014年12月11日收住院。患者半月来感冒后咳嗽不愈,痰白,易咳出,无胸痛,不发热。有高血压病史11年,平时头昏时就服用硝苯地平片10毫克。体检:血压170/90毫米汞柱,脉搏心率86次/分,呼吸平稳。肥胖,神清,精神尚可。无缺氧征象,心率齐,心音有力。两肺可闻散在干性啰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胸片示心脏增大,两肺支气管炎改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诊断为支气管炎,高血压。经过头孢孟多、美洛西林舒巴坦、氨溴索、缬沙坦等抗炎和对症治疗一周,病情加重出现乏力,夜间咳嗽加重,血压仍不能控制,高时达200/100毫米汞柱,心率120次/分,两肺可闻哮鸣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可虑咳嗽为心衰所致。经强心、利尿、平喘、降压治疗10天,病情控制出院。
体会
患者长期患高血压,平时治疗用药不规范,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这次感冒后出现咳嗽,血压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衰。下面介绍心衰的早期症状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医生诊疗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心衰的症状
心脏的重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正常心脏有很大的储备力能适应劳动时增加血循环量的需要若储备力降低不能适应额外增加的负担甚至休息时也不能维持有效的血循环即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按发展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心衰的症状
短时间内(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的心力衰竭常因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或心脏突发严重器质性损害等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心衰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早期因心脏有代偿能力心脏排血量能满足机体休息及活动时的需要称为潜在性或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随着病情发展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则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无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均表现为水钠潴留及各器官充血因此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多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可由肺部感染、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心房颤动动及其它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
易混淆的心衰症状
精神症状并不等同于老年痴呆症
有些老年心衰患者可出现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健忘、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当发生心衰后,脑缺血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上述精神症状。由心衰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脑代谢异常,也是重要原因。如不注意鉴别,很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症、脑卒中或脑肿瘤等疾病。因此,有此类症状的老年人应考虑心衰的可能,并及早就医。
咳嗽、气喘别只怪气管炎和哮喘
左心衰的老年患者最初可能仅有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运动或劳累时尤甚)等呼吸道症状。有些患者可在夜间突然被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会逐渐缓解。由于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心衰引起的咳嗽和哮喘症状与患者的体位关系密切,患者卧位时症状加重,坐(立)位时症状减轻,且症状常在夜间发作,其痰液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液咳出后症状可缓解。而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哮喘症状与体位变化无关。
尿少、浮肿不是肾脏病的专利
心衰患者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体循环淤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不足,因而出现尿少。心衰患者还可因为体循环的静脉压力升高而出现多从人体的下垂部位,如足踝、小腿等处出现水肿,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
腹痛、腹泻不一定是胃、肠炎
右心衰的老年患者可因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导致胃肠道、肝、胆等内脏淤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出现腹痛、腹泻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当老年人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时,切不可自认为是胃肠道疾病而擅自用药,应及时就诊,并详细说明是否还有其它症状,如下肢浮肿、尿少等,以便医师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