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金朝
叶金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4,758
  • 关注人气:34,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暑时节如何养生防疾病

(2014-07-23 17:19:52)
标签:

大暑

炎热

健康

杂谈

分类: 养生保健

大暑时节如何养生防疾病
    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湿润,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相比其他季节会大很多,再加上日永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这时,就会反抗力下降,平时体质较弱的更轻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严峻者甚至还会低热、头晕、胸闷、恶心、汗出不畅。因此,在大暑时节,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预防四类疾病:

1.防伤湿

三伏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

    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居室环境宜通风情节,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制酒。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2.防受凉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

淋雨后要及时更衣,注意保暖。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人直吹,冷气调温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腹部受凉引起的腹痛可将大蒜头捣碎,敷在肚脐眼上,用一块纱布固定住,直到肚脐眼处火辣辣时,肚子就不痛了。大蒜辛温,具有较强的通阳解毒消肿作用。西医研究大蒜内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蒜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脐,是中医讲的神阙穴所在位置,是任脉一个重要穴位,历代文献都有神阙穴治百病之说,脐部敷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脐部敷蒜经过循经传温暖给脾肾,疏通经脉,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3.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4. “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三伏天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祛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不少人夏天休息不好,睡眠质量不高。这往往是因为三伏天容易让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