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脑卒中喝水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病因
高血压糖尿病,促血管受损形成血栓。
其一,诱发血压波动,极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其二,情绪易紧张,人体应激反应增强,致使脑卒中发作;其三,人体内大量水份蒸发,血液粘稠度上升,极易诱发脑梗死;其四,睡眠休息不良、饮食紊乱等,人体在疲劳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释放水平改变,刺激血管收缩,诱发血管病变。另外,糖尿病患者可因血糖增高刺激血管内皮组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脑卒中发作。血栓形成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斑块,这种斑块甚至导致血管阻塞。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血管壁易受损更易发生脑梗塞。
特别提醒
老年人喝够水,可降血液黏稠度。
老年人在夏季,除了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之外,还应多喝水,每天饮水1000毫升—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此外,老年人还应选择合理的避暑方式,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黏滞性下降,这样就能预防脑血栓的形成。
夏季诱发脑血栓的原因
出汗多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发约600~700毫升汗水。夏天气候炎热,体温调节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而维持体温的稳定。气温在32℃以上时,每天人体大约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出汗引起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血小板聚集力增加,就会诱发血栓形成;同时血流减慢,栓子极易堵塞脑动脉及冠状动脉,产生缺血性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
血压低 夏季气温高,血管容易扩张。血压偏低的老年人,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若降压过快(尤其睡前服用降压药),均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喝水不足 老年人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退化,当出汗过多时也往往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所以,不但会发生中暑,而且由于体内失水过多,血容量骤减,血黏稠度增加,易诱发脑血栓形成。
冷热不调 夏季若用空调或电风扇时间过长,使动脉血管收缩,尤其是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空调环境时,血管痉挛收缩,容易形成血栓。
缺少运动 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在夏季都不爱活动,长时间的静坐,使血液流速减慢,也会形成血栓。
天热时如果老人忽然出现症状轻微的头痛、头晕、头昏、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家属和本人不要以“热着了、累着了、没睡好觉”,其实,这可能就是中风前兆。对这些中风前兆的自圆其说,有可能延误对中风的早期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