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冰敷来缓解8大急救情况

(2014-02-24 06:09:18)
标签:

冰敷

急救

健康

分类: 心血管病

    巧用冰敷来缓解8大急救情况
    冰敷疗法在《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烦热。《本草纲目》还载有用冰敷乳房治乳痈初起;用冰敷膻中,解酒中毒之法。现代冰敷法不仅用于高热昏迷患者的急救,还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1.高热降温:在高热病情紧急情况下,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是护理高热病人的重要措施。通常用夹层冰帽和冰袋置于患者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利用传导散热,达到降温作用。头部降温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有利,可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康复。

    2.急性扭伤:关节或腰部不慎扭伤或摔伤,局部疼痛并出现瘀血、青紫等情况时,千万不要马上按揉。正确的方法是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每1~3分钟换一次毛巾,连续5~10次,即可有效止疼、减轻水肿。48小时后需采用热敷法促进血肿吸收。

    3.伤口止痛:受伤后伤口疼痛,冰敷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如牙痛,用冰袋敷患处可止痛;又如手指尖扎进小刺,可先用冰袋冰敷手指,再挑刺就不痛了。

    4.伤口止血:若伤口不大,可用冰袋敷表面,血管一收缩,出血就止住了。如关节皮下碰伤出现青紫,可先用冰袋止血后再用热敷,促进瘀血吸收。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出血,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手术、鼻出血患者及早期面部软组织损伤。

    5.治疗烫伤:小面积烫伤后,立即用冰袋放置患处,不仅能止痛,还会防止出现水疱和红肿。

    6.抑菌消炎:皮肤受伤后伤口感染,可不定时将冰袋放置患处,以抑制细菌生长或繁殖,减少局部血流,防止化脓扩散,达到抗感染作用。但慢性炎症或化脓性病灶,不宜冰敷,因冰敷妨碍病灶的消散与吸收。

    7.减少脑出血: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是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脑出血的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还可用冰块、冷毛巾覆盖病人头部,让血管收缩,减少岀血量。对院前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的患者,除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外,均加用双侧颈动脉持续冰敷,取得意的效果会更好。有昏迷,尤其是高热昏迷的的病人使用冰枕、颈动脉冰袋冰敷可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8.治疗晒伤:日晒伤也称晒斑、日光红斑、日光皮炎,是因皮肤较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引起的急性光毒性、损伤性反应。烈日晒伤会出现皮肤局部有灼热感、皮肤潮红、继之发展为鲜红至猩红色红斑,伴有瘙痒或有刺痛感、水肿、水疱。若发生了日晒伤,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或用冰牛奶湿敷,一般每隔2―3小时湿敷20分钟,直至急性炎症消退。严重晒伤有全身症状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冰敷时要注意:一是不要让冰袋直接放于皮肤上的时间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就应该更换一下位置,降温时最好将冰袋用毛巾包裹一层,避免患者受到过分的冰凉刺激。二是有大片组织受损、感染性休克、皮肤青紫时,不宜用冰敷,以防加重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坏死。三是枕后、耳廓、阴囊等处忌作冷敷,以防冻伤;心前区冷敷谨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及传导阻滞;腹部不宜冷敷,以防引起肠痉挛或腹泻;足底冷敷要防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心绞痛,因此冠心病及高热患者应避免足底用冷疗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