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激素饲养的健康隐患 吃肉鸡= 吃激素?

标签:
激素肉鸡食品安全健康 |
分类: 养生保健 |

过去的鸡最起码要养上半年才能长成,现在的肉鸡只需要40 来天就出栏上市了,这么大的差距,难道还不是激素在作怪?你别说,这还真没激素什么事儿,完全都是肉鸡的品种好。中国农业大学畜禽饲养专家表示,如今的肉鸡都是由育种专家经过多年选育的高质量品种,配合科学细致的喂养,普遍生长周期很短,目前世界商品肉鸡大部分在42-48 日龄出栏,最常见的是在45 日龄左右。以我国为例,2005 年修订的《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规定,肉鸡在6 周龄(42 天)的体重指标为2420 克。它们天生就长得快!
至于激素,如果在鸡饲料中添加激素,非但不会产生催熟的效果,还有可能对鸡的心血管、肝脏等机能产生负作用,造成鸡的死亡。这么看来,随便喂激素,肉鸡和鸡农都hold 不住。
普通鸡蛋VS 柴鸡蛋
那么,柴鸡蛋呢?一分钱一分货,贵一点的柴鸡蛋肯定比普通鸡蛋更好吧?我们不得不说,选择土鸡蛋看似明智,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隐患。现在就来对比一下,普通鸡蛋和柴鸡蛋的优势与劣势吧,你可以根据自己最在乎哪一个因素来选择。
对于鸡蛋的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为,鸡蛋的安全性和蛋壳颜色、鸡蛋大小、初产蛋与否、柴鸡蛋与否没有关系。和饲料品质、用药情况、饲养环境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即便“溜达鸡”,如果是在遍地农药化肥的农田里溜达,这种鸡蛋的安全性还不如吃饲料的圈养鸡所生的蛋。
国产都是激素奶,“洋奶”更安全?
通常,一头奶牛的“黄金产奶期”只有5 年左右,坊间传言给高龄奶牛注射催乳激素,可以让它再多产几年奶,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奶农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更愿意将高龄奶牛送去屠宰。因为饲养奶牛要投入很多资金,激素价格也很贵,“给高龄奶牛注射激素催乳”这种行为对于奶农们来说,无疑是在“烧钱”。
相比国内牛奶而言,人们更加信赖欧美等国家的牛奶及其制品,不少人都会在出国旅行时或托朋友从国外带奶粉回来。不过,当你了解到国外的牛奶生产标准后,可能就不会一味地看好那些“洋奶”了。
美国允许对牛使用生长激素:
是的,你没有看错,美国允许奶农给牛注射或喂食生长激素。虽然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声明“生长激素在限量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中国可是不允许对牛使用生长激素的。
新西兰奶牛人工控制发情:
大自然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让一大群奶牛在自然情况下同时发情的概率比中500 万彩票还要低。显然,新西兰的奶牛是因为某种人为因素才能保持“统一步调”的,这种“人为因素”正是某种激素。
如果你真的那么讨厌激素,可以选择买脱脂奶其实,所有含高蛋白和脂肪性的食物都含有天然激素,牛奶中天然存在的激素含量与肉食中的激素相比,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也不用过分地担心牛奶激素。激素是脂溶性的,如果你实在害怕吃到牛奶激素,可以选择饮用脱脂奶。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如今人们热捧的“牛初乳”中牛奶激素的含量是普通奶的10 倍,虽然这样的量也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但对于特别在乎的人来说,牛初乳也是不吃为好。
激素养黄鳝
传言1 :饲料中添加激素可以催肥黄鳝、缩短生长周期。
真相:黄鳝味觉、嗅觉特殊,不会吃有异味的饲料。
传言2 :喂雌激素抑制黄鳝排卵,减少“浪费”在繁殖上的耗能,能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
真相:增加养殖密度可抑制排卵,根本不需要用雌激素。如果超过15 尾/ 平方米,黄鳝就不会产卵,而一般养殖密度都超过30 尾/ 平方米。
传言3 :样子肥大的黄鳝都是用激素催肥的。
真相:饲料蛋白质高,人工养殖的黄鳝投食量充足、少运动,所以肥大。
传言4 :黄鳝有一个特殊的生理特征——性逆转,早期的黄鳝是雌性,后来会变成雄性,用雄性激素给黄鳝洗澡,可以加快由雌变雄,达到催长目的。
真相:用药物催促从雌性转为雄性所需条件极为苛刻,在农户养殖环境下不可能实现。只要正常投喂、养殖密度较高,雌鳝也可以养得很大,而且目前市场上卖的雌鳝也较多。
螃蟹也挑食——激素不是你想喂,想喂就能喂
害怕“性早熟”的不光是人,螃蟹也一样。人为添加激素会使螃蟹发生“性早熟”,这会让人们钟意的蟹膏、蟹黄都长得不“肥美”,这样的螃蟹不会有太大的市场,对养蟹的人来说实在是因小失大了。
而且,螃蟹对饮食很是挑剔,有一点怪味道的东西它都不会吃,就算把激素加到饲料里喂给螃蟹,螃蟹也不见得“领你的情”。这么看来,“激素养蟹”纯粹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