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年送健康(3):如何预防节日心理病

(2012-01-15 10:21:47)
标签:

春节

心理病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新年送健康(3):如何预防节日心理病如何预防节日心理病

 

新年送健康(3):如何预防节日心理病

 

春节来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甚至愁的得了恐惧症。心理学上,把这种佳节来临引发的心理压力,统称为节日心理病
  患上节日心理病的人,有轻重之分。病情严重者甚至睡不着、吃不下,情绪低落,莫名痛哭等等。节日心理病属于周期性病症,一般都是一年里的某个佳节会发生。病症通常会在佳节来临前的23个星期前出现,以中年女性居多。
  导致节日心理病的原因
  经济压力 每个人都希望过一个像样的佳节,林林总总的花费,加起来是一笔可观的数目。许多父母在佳节来临前,看着钱包大出血,会感觉经济压力颇大。
  亲情关系 在外工作的儿女回乡看望老人是人之常情,可夫妻两人该去看望谁的父母也常常让人大伤脑筋;对于离异家庭的夫妻和子女来说,节日更会增加不少烦恼。
  形单影只 单身、离婚、独居或离乡背井的游子们,是最害怕喜庆佳节的人,最容易引起悲伤的情绪。
  攀比心理 假期聚会原本是很开心的事,但生活中的很多新内容却会成为朋友交往的阻力,自己或配偶下岗失业所引起的自卑,子女没考上大学所引起的愧疚,退休离岗所引起的失落等,都会令人产生心理压力。
  提防五种节日心理病来袭
  1.节日心理失调症

假期对于一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群而言,会有一种失落感。尤其是一些在外企、私企工作的白领,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节日心理综合征节日心理失调症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如果人们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象物,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面对这种心理失调症,人们应该学会自我调适,通过旅游、听音乐、读书等休闲方式,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真正的假。
  2.上班恐惧症

假期闲惯了,上班前也会出现不适应,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上班恐惧症
  与节日心理失调症正好相反,有人在假期中暂时告别繁忙的工作,身心充分放松,然而上班后却显得烦躁不安,无心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这是因为习惯了轻松状态,一旦转入紧张的工作,会表现出不适应。有这种情况的人,应该从心理上接受上班这一事实,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3.节日思乡抑郁症

在春节里,很多人因为工作、身体甚至车票的原因回不了家。由此而在节日期间看到别人家庭团圆或者自己放假又无所事事时,会感觉被抛弃,产生失落感,尤其是思念亲人的一种低落的情绪会引发隐性抑郁症
  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要接受现实,为让自己的情绪注意力转移,在春节的长假里外出旅游、听听音乐、找同事、朋友聊天都是很好的调节方式,也可以给家里人打电话了解家里的情况使自己安心。
  4.旅游精神综合征

有些人外出旅游时,会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有些人会因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轮船而突然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心理学上将之称为旅游精神综合征
  出游者不要把旅游行程安排得过满;注意及时休息,及时补充体能;易失眠者应该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充分利用旅馆的条件多洗热水澡。
  5.过于放纵心理病

在节日期间大吃大喝、过量饮酒、日夜搓麻将等,不仅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还会使人因过度疲劳而发生虚脱、昏倒等现象。这样,将会使本应喜庆的节日气氛蒙上阴影。因此,假期应努力克服上述放纵心理。

如何预防心理障碍

节假日期间一定要注意心理调适,开开心心地过一个健康快乐的长假。

  1.慢性病患者

  心理处方: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精神心理疾病,要注意保持情绪的平稳,不要过度兴奋,避免参加一些兴奋性过高的娱乐活动。因为情绪的波动会对疾病产生不良的影响,过于强烈的情绪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尽量避免饮酒,至少应避免酒、药同时服用。对于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切不可因节日的喧闹而忘记服药。

  2.探亲旅游者

  春节长假是许多人回乡探亲、旅游的日子,必须注意旅途保健,防止旅途精神障碍。每年的长假期间的交通运输都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很多务工者到了这个时候心情既激动又紧张,长途赶路极易疲劳,加上缺乏睡眠、车厢内通风不畅、饥饿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容易发生旅途性精神障碍。最常见的行为是产生幻觉、妄想,凭空看到令人恐怖的场景,或感到有人跟踪、迫害自己,患者常会抛撒钱物和自伤自残,严重者有暴力倾向并造成流血事件。

  心理处方:长途旅行最好结伴而行,相互照应。长时间乘坐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尽量吃饱睡好,多喝水,避免心情烦躁。可以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在车厢里或甲板上来回走动一段时间,活动活动筋骨、做做深呼吸,以减轻旅途带来的身心疲劳。当列车停靠比较大的站点时,可下车到站台活动身体,一旦发觉不适,应向列车员或乘警求助。

  3.长假无聊者

  平时习惯于忙碌生活的人们,不知道如何打发休假的时间,整日无所事事,或者过度睡眠,趁着假期大睡懒觉,以弥补平日辛劳;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忙碌中停下来无事可做反而感到不适应,有些人便会出现抑郁、焦虑、忧伤、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问题。

  心理处方:充实的生活可以填补空虚的心灵,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有长假无聊症的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提前做好假期计划,以休息为主,通过旅游、听音乐、读书等休闲方式,真正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4.孩子们

  节日期间一些工薪家长们忙于加班把孩子独自关在家里与电视作伴,这样的结果是一个长假过后,孩子变得被动、懒散,还看电视伤了眼睛,吃太多零食长胖了身体。而有些家长就是让孩子放纵的玩,这样也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被动、懒散。

  心理处方: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后,应当让他们有尽情玩耍的机会,自发的、随意的玩耍是孩子最好的放松方式;但不可因过节对孩子过分纵容,放弃平时教育的原则。

  5.老人

  对中秋节全家团圆最看重的是老年人,子女常回家看看,对老人是极大的心理安慰。但老年人也常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心理处方:老年人应注意不要因亲人团圆过分激动、兴奋,因节假日结束亲人离开过度伤感;现在的这些老人大多在年轻时生活艰苦,迫于生活的压力常常以家人、以孩子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所以,他们需要补上的是怎样休闲娱乐、调节心身这一课。过节了,老人们不要总想着为儿女做什么,多想想自己怎么把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