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金朝
叶金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6,061
  • 关注人气:34,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勤动腿手有助长寿

(2011-03-28 06:48:49)
标签:

运动

长寿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勤动腿手有助长寿勤动腿手有助长寿

 

手和腿是人的肢体,是帮助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如果四肢不能活动,人的生存就失去价值。经常锻炼四肢,促进身体器官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多练手劲寿命长

在说一个人体质太弱时,人们常会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而人们印象中,似乎手劲小的人也多半身体不够强壮。如今,英国一项大型调查的结果也证明,比起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握力大者更容易长寿。

英国伦敦大学的蕾切尔·库珀博士带领研究人员,整合了世界上关于握力的33份报告,涉及超过5.3万人,跟踪调查时间最长达43年。该研究结果显示,握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中年女性的平均握力为27千克,中年男性为40千克,且握力每增长1千克,死亡率可降低3%。由此可见,多练练手劲,必然有助于提高寿命。

锻炼方法:握力与其他肌肉力量一样会用进废退,需要练习才能提高。以下方法则可以不必借助工具锻炼握力:收腹、挺胸拔背、收颌站立;一只手使劲握拳,另一手五指张开,然后使劲包住握拳的那只手。为使效果更显著,也可以借助小工具锻炼,如把扫把或拖把竖在自己手心,并用五指捏紧,让它始终保持垂直;握杯子、捏矿泉水瓶;捏核桃,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既能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又能提高握力。另外,练习书法,也能增加握力,尤其是毛笔书法。

由于大脑支配手的区域,要比支配脚或者其他部位的大很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加强手指灵活性的锻炼,也可以增强握力,如学学拉丁舞或练习太极拳等。此外,练手劲时不建议单纯练手,前臂力量的训练也很重要。

2.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在美国《预防》杂志总结的长寿迹象中,腿部肌肉有力赫然在列。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长寿老人几乎都步履稳健、行走如风。因此,只要养好双腿,活过百岁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双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人50%的骨骼和50%的肌肉都在两条腿上;人一生中70%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要由它完成;人体最大、最结实的关节和骨头也在其中。人年轻时,大腿骨可以支撑起一辆小轿车;膝盖则承受着9倍于体重的压力;腿部肌肉也要经常与大地的引力进行搏斗,保持紧张状态。所以说,坚实的骨骼、强壮的肌肉、灵活的关节形成了一个铁三角,承受人体最主要的重量。

双腿还是身体的交通枢纽。两条腿有人体50%的神经、50%的血管,流淌着50%的血液,是连接身体的大循环组织。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特别是心脏和消化系统。可以说,腿部肌肉强劲的人必然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由此,美国科学家认为,从走路便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一个70—79岁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约400米,就说明其健康情况至少能让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走得越轻松,那么他的寿命就越长。

锻炼方法:美国政府老年问题专家夏克医师表示,从20岁开始,如果不积极运动,每10年可能丧失5%的肌肉组织。同时,骨骼中有钢筋之称的钙也会逐渐流失,人的骨关节,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会出问题,比如容易摔倒骨折。老人骨折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继而引起褥疮、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甚至诱发脑血栓。有15%的病人甚至会在骨折一年内死亡。

1. 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穿宽松的裤子,促进血液循环。千万别让腿部受凉,平时常用热水泡泡脚,使气血能顺利到达人的上身,维持机体平衡。同时,老年人要穿宽松的裤子和鞋,鞋跟2—3厘米比较合适。此外,临睡前拿个小枕头垫垫腿,也能促进血液畅通。

2.多晒太阳

不仅有利于保暖,还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避免双腿钙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3.合理运动

髋部:每天坚持背部靠墙站立,脚慢慢往前走,然后再退回,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此时背的下部要始终紧贴墙壁。

膝盖:双膝并拢,屈膝微微下蹲,双手置于膝盖上,先顺时针方向旋转30次,再逆时针旋转30次,扭完双膝后,再随意活动一下肢体。

腿:老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最好每天能坚持健走45分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刘征堂教授建议,常揉腿肚: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脚踝:多踮踮脚后跟,建议抬起脚后跟再绷紧腿,每次保持5—10秒。

脚趾: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