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收购死灰复燃的漏洞
(2010-08-13 07:17:19)
标签:
药品收购收药药品健康 |
分类: 医生日志 |
药品收购死灰复燃的漏洞
近日,不经意地走在马路的人行道上,看到药品收购(收药)电话,感到有点蹊跷,怎么又有药品收购的了?使我进入沉思。
早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末期,大概是80年代后期,有小摊贩利用百姓手中的手套、粮票换取碗、瓢、衣架、脚手架、脚盆和面盆等小型日常生活用品。手套、粮票等物品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外呼都是按计划发放的,用不玩的就拿去换些日常用品。小贩得到这些廉价的物品后,转手便宜转卖,也有一定的利润,大家乐在其中,解决了农民进城淘金、吃饭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几年后就灭绝了,至今不再,已是历史。
90年代初期,出现了收购药物的现象。因为那时很多人享有公费医疗,一些合资药物进入我国市场,有些享有公费医疗的人利用管理漏洞,从医院开出合资药物,如马丁啉、西比灵等药物买给药贩,不知药贩如何处理?那时无证药品经销商不在少数,甚至成了药品批发市场扎堆效应,他们药品的确很便宜,不能排除这些药商是收购药物的主要所在。
那时药品收购是利用了公费医疗管理上的漏洞。
这样的事情好象消失了上10年。
随着普通百姓的公费医疗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全民参保,即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
近两年来,街头又有贴 “牛皮癣”的,满街人行道、电线杆上、围墙或墙上贴有收购药品的电话号码。这样名目张胆没有人管到不说,收购药品的不法行为怎么又死灰复燃?莫不是收药的市场又来了?
2010-08-11,《京华时报》记者朱瑞娟报道,回收药品药贩转战网上贴吧,利用现代的通信工具进行非法交易,一个完整的波利维空药盒回收价格竟高达30元,收购者称“药盒回收有大用处”,显然,这是收购药盒制假药。
2010年8月12日下午6时,作者在百度上输入“收药”二字进行搜索得到100多万条结果,有收购的药物名称,多是合资药物,还有电话号码,甚至有××收药博客,真是不可思议。
这些药物来源不外呼主要是从医院通过医保卡看病套出来的,去向也应该很清楚,很多药贩子回收药品之后,会将药品放在网络上售卖或是处理后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往中小城市或农村。
这样的事情能够存在,必有它的市场,这次不是医疗保险制度上出现的问题,应该是医疗保险管理和监督上存在严重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