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高血糖控制健康教育处方

标签:
餐后血糖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健康 |
分类: 医生日志 |
导读:6月24日上午,接诊75岁患糖尿病十几年的程老师。近几年来,她坚持服用拜糖苹和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空腹血糖一直正常,就是餐后高血糖难以控制。根据陈老师的病情开出如下健康教育处方。
餐后高血糖控制健康教育处方
1.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1)在糖尿病初期或轻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我国单纯餐后血糖增高者占糖尿病前期的70%以上,如果这些人仅仅关注空腹血糖,会延误诊断。
(2)很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高血糖可能增高肿瘤发病风险,并与老年人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注意力减退关系密切。
2.饮食
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少食多餐;进餐时细嚼慢咽,延长进餐时间。多食用含较多膳食纤维的食品,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用餐时先来燕麦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含纤维较高燕麦可减慢胃排空和肠道运送的速度,延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使进餐后血糖不会急剧上升。同时,膳食纤维食品可降低餐后血清胰岛素的水平,在同等条件下,长期进食膳食纤维食品可以减轻体重。
3.运动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持之以恒。一般情况下,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应持续20~30分钟。刚刚开始运动时,可以先保持运动5~10分钟,然后逐渐加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可在1~2个月内将运动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可有效减低餐后血糖,还可避免运动时及运动后发生低血糖。
4.药物调整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的,肥胖或超重者可首选二甲双胍和噻唑脘二酮衍生物如罗格列酮;消瘦者可首选胰岛素促分泌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与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选择性联合使用。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者,可增加短效胰岛素或换用超短效的人胰岛素诺和锐或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者可增加胰岛素剂量或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者如仍存在一定的胰岛功能,也可考虑联用胰岛素促分泌剂,餐后血糖高者可首选快速作用的短效制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者可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制剂如格列美脲或达美康等。
另外,胰岛素泵治疗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通过调节不同的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来理想地控制空腹或(和)餐后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