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常见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临床用药 |
常见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读:抗血小板药物,又称血小板抑制药,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使用方便,在临床上最常用,尤其是药店随即可购,在使用时应注意不良反应。
1 阿司匹林
1.1过敏反应 皮疹,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性皮疹,应立即停药。
1.2 上腹不适、恶心、纳差 为药物对胃的刺激所致,可以采用肠溶制剂、微粒化制剂或泡腾片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局部的刺激;也可以与食物同时服用以减轻症状。阿司匹林 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止TXA2形成,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基础药物。
1.3 消化道出血 多半发生在有慢性胃部病史的患者,也可见于无胃病史者。在目前推荐的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剂量下,很少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须立即停药,必要时进行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变的性质。目前没有证据支持需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进行预防。但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推荐使用局部的止血措施如口服凝血酶、胃粘膜保护剂、胃酸抑制剂,避免全身性使用促凝药物,以免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4 皮肤出血点 为药物抗血小板作用所致。减少剂量或停药后消失,在目前推荐的给药剂量下,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1.5 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外科手术前,为保险起见,必须停用阿司匹林一周以上,否则容易出现手术创面的广泛渗血;对必须尽早进行的手术,停药后可以监测血小板功能,在血小板聚集率恢复到大于50%时,即可以进行手术;对急诊手术,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可以输注新鲜血小板,新输入的血小板可以发挥正常的功能。
2 噻氯匹定(抵克利得,Ticlid)
2.1 肝酶升高 药物经肝脏代谢,用药后可以使转氨酶升高,轻度升高(低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不影响用药,明显升高者需停药并予以保肝药物。
2.2 粒细胞缺乏和/或血小板降低 为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的粒细胞缺乏和/或血小板降低只需要停药观察;严重病例粒细胞绝对值可以降低至500/mm3以下,而需要接受对症的药物治疗(如IVIG)。
2.3 皮疹 过敏反应,一旦发生需要停药。
2.4 出血倾向 也可以出现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可以降低给药剂量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停药。
3 氯吡格雷(clopidogrel,商品名为波立维Plavix)
3.1 出血 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出血的总发生率为9.3%。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接受氟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0%,需住院治疗的为0.7%,而阿司匹林分别为2.7%和1.1%。
3.2 血液病 有6个病人出现严重中性白细胞减少症,4个属于氯吡格雷组( 0.04%),2个属于阿司匹林组(0.02%)。9599个氯吡格雷组病人中有2人出现中性白细胞数为零,而阿司匹林组的9586个病人中无人出现。氯吡格雷组病人中出现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吡格雷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0.2%,阿司匹林组为0.1%。
3.3 胃肠道 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如腹痛、消化不良、胃炎和便秘)氯吡格雷组为27.1%,而阿司匹林组为29.8%。而且,由于胃肠道的副作用而退出治疗的氯吡格雷组为3.2%,阿司匹林组为4.0%。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恶心。其他还有便秘、牙病症、眩晕和胃炎等。腹泻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4.5%,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3.4%)。严重腹泻的发生率两治疗组相似(0.2%vs.0.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0.7%,而阿司匹林组为1.2%。
3.4皮疹和其它皮肤病 皮肤及其附属组织疾病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15.8%(0.7%严重),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4.2%vs.3.5%)。氯吡格雷级瘙痒发率也高于阿司匹林组(3.3%vs.1.6%)
3.5 中枢和周围系统疾病
3.6 肝脏和胆道疾病 两治疗组肝脏和胆道疾病总发生率相似(3.5%vs.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