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献给中老年人的忠言:当心突发性耳聋

标签:
中年老年耳聋听力减退噪音叶金朝健康 |
分类: 医生日志 |
远离噪音污染,保护你的耳朵。
文/叶金朝
王先生,55岁。右耳听力丧失3个月。平时身体健康,常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吸烟、饮酒、肥胖、高血脂和心肌缺血。听力图检查为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是中年人常见的耳疾病,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原因如下:
1、耳道鼓膜
男性40岁以后鼓膜变厚、耳道萎缩变窄的趋势比女性发展得更快,这导致他们对单调的辨别能力,尤其是高频声音的辨别力开始下降,60岁以后,有高达五分之二的男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而同龄女性只有14.2%出现听力下降。
2、常戴耳机
喜欢在工作时戴上耳机整天听音乐的男性也多于女性,一部分男性甚至在晨跑或上健身房时也戴上耳机,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出席喧嚣的摇滚音乐会或吵闹的狂欢PARTY,也容易因为外面太吵而把车载音乐开至极限。因为,噪音可损伤感觉声音频率的细胞。当我们听到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给耳蜗内的发细胞拍照,发现就像用大碾子在麦田里滚压,而发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麦子。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发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听不见了。
噪音常见的娱乐性噪声来源于音乐播放器如随身听、MP3和手机、KTV、蹦迪等。
3、吸烟
吸烟可导致耳部血管痉挛,影响内耳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障碍。
4、恼怒
当人处于恼怒的状态时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
5、滥用药物
滥用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尤其是庆大霉素、链毒素等抗生素可损害听力。
高血脂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直接导致内耳细胞损伤,血管萎缩,进而引起听力减退乃至耳聋;另外,高血脂使血液黏滞度增加,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内耳动脉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引起内耳微循环灌流发生障碍,进而影响内耳听力。
7、糖尿病
糖尿病引发的神经和血管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在中年时听力下降。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可涉及耳蜗血管,使其管腔狭窄而致供血障碍,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老年人发生了听力减退或早聋,要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办法如下:
1、尽早发现和治疗
如发现与别人交谈时,虽然能听到对方讲话的声音。却听不清讲话的内容,或听电话时感到比较费劲,就要及时检查耳朵,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用药越早,效果越好。目前常用的西药有:三磷酸原甙,硫酸软骨素,维生素A、B、D、E,烟酸和铁剂等。中药可用耳聋左磁丸,复方丹参片,也可以补肾益精为主要原则进行辩证施治。针灸和耳部按摩,以及高压氧舱治疗亦有一定的效果。
2、避免噪音
噪音会损害内耳,加速老年性早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避免接触噪音,特别要避免接触鞭炮声、爆炸声和强烈的锣鼓声等。条件可能的话,居处应远离闹市和工厂,住在乡村或比较安静的环境中。
3、戒烟节酒
因为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和酒中的甲醇、乙醇对内耳都有毒害作用。
4、不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是指特别容易毒害听觉神经的一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以及速尿、奎宁水杨酸制剂等药物都须禁忌。
5、积极防治全身慢性疾病
容易影响听力的慢性疾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肾炎等。这些病之所以会引起听力损害,是由于这些疾病影响内耳的血液和氧气的供给,或使体内有毒物质的排泄造成障碍所致。
6、注意健身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保障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足够的营养,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内耳供血,进而改善内耳代谢,对推迟听觉器官衰老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