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全科医生我们身边的健康保护神
全科医学推崇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即无病防病,即中医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二级预防提倡有病早治;三级预防提倡既病防残。
1、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按照居民居住区域划分责任片区,建立起居民和家庭医生“一对一”的服务关系,通过发放联系卡、公布联系电话和“健康通”号码,提供24小时全科、全程、全天候的主动上门服务和咨询指导服务。通过这种服务模式,引导居民有健康问题先找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负责诊治或根据病情实施转诊,可以降低公共资源和个人医疗费用。
2、签约式服务
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就是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一种契约方式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家庭之间建立一种固定的联系,以固定联系为纽带,一方面使家庭医生变被动为主动,从坐等患者上门,转变为主动深入家庭的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干预、家庭咨询,甚至通过家庭成员共同讨论的方式,帮助或教育家庭成员及患者改变了不适当的生活行为和角色。与家庭一起制定防治计划,扩大家庭内外资源的利用,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提高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健康行为。另一方面,使居民切实感受家庭医生服务的特点,充分认识家庭医生的重要性,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家庭医生,使家庭医生成为自己健康的“守门人”。在本次研究中,就可以初见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效果。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十余年,防、治、保、康、教、计等“六位”工作都具有一定实践的经验,而且与周边居民户也建立了稳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这样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及慢性病患者的知、信、行和生活质量就比较困难。但经过一年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社区居民较难掌握的BMI指数知晓情况提高了,主动进行体检户数增加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了,表明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越来越信任了。此外,糖尿病患者不仅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心理质量与总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责任制在慢性病患者管理方面的优势。虽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家庭医生管理后,医疗检查的费用较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前有所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对治疗与监测的依从性的增强,从侧面体现了家庭医生及家庭其它成员共同参与慢病管理的效果。
3、电子家庭医生:一种新型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一户一医”健康责任制。医院传统的“坐堂行医”模式,积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行站内服务与入户服务、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延伸入户服务项目,如入户诊疗、家庭访视、呼叫服务和预约门诊等,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群众。
备注: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general practice或family medicine),
通科医疗(general practice)
通科医生(general practioners)
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
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
加载中,请稍候......